[1]刘梅.我国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研究:问题、原因及解决思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12):136-138. [2]孙德超.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直接途径-规范转移支付的结构和办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64(4):49-52. [3]赵云旗.优化我国专项转移支付结构的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4,2605(45):3-17. [4]刘勇政,赵建梅.论分税制下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差异--基于地区多重分类考察的另类荷兰病分析[J].财经研究,2009,35(12):73-83. [5]郑浩生,查建平.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失效及改革探析——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5): 19-23. [6] 张敏,陈锐,李宁秀.论我国公共卫生财政转移支付配置工具中应优先引入的关键客观因[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11):36-38. [7]张恒龙,葛骅.转移支付的类型、资金分配结构与财政均等化绩效——来自我国的省际经验分析[J].经济经纬,2012,(1):132-136. [8]黄解宇,常云昆.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模型分析[J].财经研究,2005,31(8):111-123. [9]张恒龙,秦鹏亮.转移支付、财政激励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匹配 [J].财政金融,2012,223(9):53-63. [10]魏福成,胡洪曙.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4(6):50-58. [11]伏润民,常斌,缪小林.我国省对县(市)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绩效评价--基于DEA二次相对效益模型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8,(11):62-73. [12]韩冰、黄娜.中央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J].当代经济研究,2014,(11):78-85. [13]蔡毅,毛宗福.中医药服务提供影响因素及其需要评估研究—以湖北省为例[D].武汉:武汉大学,2013:1-131. [14]薛文艳.论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项目绩效评价[J].经济问题,2013,(12):52-55. [15]屠建州,马红旗.中国教育财政缺口与基于教育均等化的转移支付模式研究[J].财经研究,2016,42(2): 27-39. [16]王绍光.中国财政转移支付的政治逻辑.中国改革反思,2002,(3:47-54. [17]吴凤武,刘琦,胡祖铨.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影响因素分析——地方政府政治力量的作用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2555(67):51-60. [18]陈志广.中国均衡性转移支付配置的实证研究--以政治影响力为中心的考察[J].人文杂志,2014,(8):26-33. [20]狄金华.财政配套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分析[J].中国国情国力,2016,(2):65-66. [21]段晓红.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均衡性转移支付抑或专项性一般转移支付--基于民族地区的实证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6(4):135-140. [22]孙红玲,王柯敏.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标准人”财政分配模型[J].财政研究,2007,(8):38-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