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钧.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8(10):52. [2] 王琦,骆斌,朱燕波等.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160. [3] 王琦.体质辨识是“治未病”的“抓手”[J].环球中医药,2008,(3):5-6. [4] 尹利端,石丽花,王桐,王立志.浅谈湿热体质痤疮人群的调养和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06):59-60. [5] 杨燕,熊婕,彭锦,尹爱宁.基于文献的中医“治未病”临床应用现状及思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8,25(11):87-91. [6] 郑玉娇,逄冰,刘文科,仝小林.中医“治未病”临床研究的现状及对策探析[J].环球中医药,2018,11(08):1329-1332. [7] 周群,余洋.基于治未病理论的中医健康管理浅论[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1(03):130-134. [8] 吴晶晶,张晓天.基于个体化诊疗的膏方调理亚健康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06):197-199. [9] 秦月华,李玲孺,王鑫,齐磊,刘志超,王琦.从“方体相应”角度论血瘀体质的中医治疗及养生调护[J].中医杂志,2018(24):2103-2106. [10] 翟凤霞.浅论胡玉荃教授的“治未病”思想[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4):16-17. [11] 2009年“治未病”健康工程呈现新局面——第二届“治未病”高峰论坛在北京钓鱼台隆重举行[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02):97-98. [12] 袁尚华.中医“治未病”科室发展战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7):8-10. [13] 聂欢欢,鲍勇,孙炜.上海郊区社区医务人员中医“治未病”认知情况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01):1-4. [14] 杨嘉璐,郭滢,张乐吟,张舟,马好梦,俞晓东,何富乐,吴夏秋,曹维明,郭清.习近平总书记大健康理念在浙江中医“治未病”工程中的实践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07):562-568. [15] 吉英杰,于燕波,范振平,张文瑾,张剑,段惠娟.大数据、移动互联时代肝病保健管理新模式初探[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6,18(06):506-507. [16] 黄守文. “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的推广对策研究[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2:26-34. [17] 夏晓莉,蔡鑫桂,赖伟兰等.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4(06):793-797. [18] 陈淑娇,李灿东.论大健康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11):4789-4792. [19] 付国兵,刘洋,彭玉清.关于中医养生治未病内涵的理论探讨[J].北京中医药,2008(06):403-405. [20] 李晓琳. 我国公民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