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意见(国药监药管〔2020〕20号) [EB/OL]. (2020-07-30) [2024-04-20]. https://www.nmpa.gov.cn/xxgk/fgwj/gzwj/gzwjyp/20200731134330152.html.
[2]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1〕16号)[EB/OL].(2021-04-27)[2024-04-20].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09083.htm.
[3] 任重远,陆晖,张健伟.国内外药物警戒体系的比较研究与构建路径探讨[J].中国标准化,2021,(13):52-57.
[4] 宏伟,汪峰.安徽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价体系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9,16(12):722-726,733.
[5] 曹萌,王冲,付秋雁,等.新时代下药品监管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上海医药,2018,39(3): 5-9.
[6]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3年)[EB/OL]. (2024-03-26)[2024-04-20]. https://www.nmpa.gov.cn/xxgk/fgwj/qita/20240326161403166.html.
[7] 徐建龙,王广平,胡骏.MAH药物警戒体系中外部报告递交质量管理分析与思考[J].中国医药导刊, 2022, 24(12):1162-1167.
[8] 王广平.药品全生命周期药物警戒体系研究与思考[J].中国医药导刊,2022,24(7):637-642.
[9] 张桂菊,初晓艺,田月洁,等.欧盟药物警戒体系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药物警戒, 2015,12(10):593-596.
[10] 胡歆雅,梁玉清,曾亚莉,等.中欧药物警戒制度的比较研究[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0,17(1):19-23.
[11] 郭金荣.一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分析方法[P].山东省:CN201811343470.2,2019-04-16.
[12] 邵蓉,唐吉锋.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4,7(8): 29-36.
[13] 雷保环.MAH 药物警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D]. 广东药科大学,2021年.
[14] 徐建龙,李璠,阳剑,等.省级药物警戒科学决策支持能力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22, 24(7): 643-649.
[15] 王含贞,张秋.国外药品GMP检查员管理体系对我国药品检查员队伍专职化的启示[J].中国药事,2019,33(4):375-379.
[16] 唐文燕,张华,李建平,等.国内外药品GMP检查员培训标准体系对比[J].上海医药,2017,38(15):55-57.
[17] 闫志刚,韩芳.日本药品检查员制度及其启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1):127-131,152.
[18] 中国政府网.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患者安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EB/OL].( 2023-09-27)[2024-04-20].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10/
content_6908044.htm.
[19] 陈致宇.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自动化评估评价系统研究[D].中北大学,2023.
[20]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临床药学服务价值评价实践指南(第一版)[J].医药导报,2024,43(3):321-333.
[2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监政策速览(第45期)我国疫苗监管体系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评估[EB/OL]. (2022-08-24)[2024-04-20]. https://www.nmpa.gov.cn/xxgk/zhcjd/zhcjdyp/
2022082420064413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