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金乐, 赖智填,
陈炜璇,
等
中药破壁饮片——传统中药饮片的传承和创新[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 18(9): 1546-1552.
[2] 高玉华. 中药饮片的现状及展望[C].淄博市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论文集. 淄博市淄川区医院, 2008: 6.
[3] 陶兴宝,
黄银秋,
洪兵,
等. 中药品质一致性评价探索[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7, 19(11): 1781-1786.
[4] 彭成. 再论“系统中药学”之“品质制性效用”[J]. 中药与临床, 2017, 8(1): 1-3.
[5] 马静, 田亮玉,
周鹏. 中药饮片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 2019, 21(2): 95-98.
[6] 张楠, 刘建利. 市售炉甘石质量的X射线衍射分析[J]. 中药材, 2007, 17(12): 1519-1521.
[7] 康凯, 周凌, 张艳华,
等. 中药材滑石粉及其伪品X射线衍射分析及物相鉴定[J]. 中国药物评价, 2020, 37(4): 269-272.
[8] 蔡继炯,
吴友吕. 珍珠的扫描电子显微分析[J]. 自然杂志, 1985, 27(12): 915-916.
[9] 谢梦迪,
田亮玉,
桂新景,等. 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应用于川贝母真伪与规格的快速辨识研究[J]. 中草药, 2022, 53(8): 2490-2498.
[10] 谷伟玲, 张宏. 紫外光谱在中药鉴别和含量测定中的应用[J]. 大众标准化, 2020, 9(18): 231-232.
[11] 李冰. 紫外光谱在中药鉴别和含量测定应用中的研究[J]. 生物化工, 2018, 4(6): 131-133.
[12] 白东虎, 贾宇荣,
白春梅,
等.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在中药指纹图谱和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 云南化工, 2022, 49(6): 12-16.
[13] 何扬芳. 应用质谱技术提升传统中药的质量控制和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结构表征能力[D]. 吉林大学, 2020.
[14] 周熙, 罗辉泰,
赖晓娜,
等. 高分辨质谱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研究进展[J]. 分析测试学报, 2022, 41(9): 1410-1418.
[15] 刘瑞新, 陈鹏举,
李学林,
等. 人工智能感官:药学领域的新技术[J]. 药物分析杂志, 2017, 37(4): 559-567.
[16] 李伯虎, 柴旭东,
张霖,
等. 面向新型人工智能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初步研究[J]. 系统仿真学报, 2018, 30(2): 349-362.
[17] 陈佳瑜, 杨艳芹,
袁海波,
等. 电子眼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评价滇红工夫茶汤色泽[J]. 中国食品学报, 2022, 22(9): 248-258.
[18] 胡小艳, 陆影, 王晓萌,
等. 基于电子舌与人感官的小儿清热宁颗粒滋味关键质量属性辨识及配方优化[J]. 药学学报, 2023, 58(10): 2875-2881.
[19] 思远. 日本研究人员开发电子皮肤:可显示健康数据[C]//《科学与现代化》2019,1.
[20] 赵彦婷,岳智臣,陶鹏,等. 质构仪在大白菜口感品质评价中的应用[J].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21(16): 5429-5436.
[21] 王慧珺, 刘阿静,
刘兰霞,
等. 基于电子鼻技术鉴别掺假初榨橄榄油方法研究[J]. 中国口岸科学技术, 2023, 5(1): 61-67.
[22] Centonze V, Lippolis V, Cervellieri S, et al. Discrimination of geographical origin of oranges (Citrus sinensis L. Osbeck) by mass spectrometry-based electronic nos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volatile compounds[J]. Food Chemistry, 2019, 277(30): 25-30.
[23] 苑鹏, 朱思樾,
王雪,
等. 智能感官技术在工程米研究中的应用[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5, 41(8): 251-254.
[24] 邓淼磊, 陈斯, 李磊, 等. 智能感官技术在储藏小麦品质评价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粮油学报, 2022, 37(6): 36-44.
[25] 李冀, 姚哲刚,
王平. 呼吸气体诊断系统的最新进展[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0, 11(6): 335-341.
[26] 郑哲洲, 林雪娟. 电子鼻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2, 14(6): 2115-2119.
[27] 侯富国, 桂新景,
王艳丽,
等. 基于智能视觉技术的白及饮片真伪快速辨识方法研究[J]. 中草药, 2023, 54(2): 509-519.
[28] 张晓, 吴宏伟,
于现阔,
等. 基于电子眼技术的穿心莲质量评价[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 25(1): 189-195.
[29] 陈晓旭,刘聪,王丽霞,等. 基于电子眼技术和化学指纹图谱的陈皮与蒸陈皮质量差异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3, 29(10): 202-208.
[30] 感官科学与评定.“智能感官|浅谈电子眼(视觉分析仪)的发展”[EB/OL]. (2023-04-13)[2024-03-03]. https://zhuanlan.zhihu.com/p/621531992(2023-4-13).
[31] 王首程. 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智能感官信息融合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D]. 山东理工大学, 2023.
[32] 刘瑞新, 郝小佳,
张慧杰,
等. 基于电子眼技术的中药川贝母真伪及规格的快速辨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20, 45(14): 3441-3451.
[33] 吴飞, 杜瑞超,
洪燕龙,
等. 电子舌在鉴别中药枳实药材产地来源中的应用[J]. 中国药学杂志, 2012, 47(10): 808-812.
[34] 曾燕, 郭兰萍,
王继永,
等. 基于电子舌技术的不同来源黄芩药材味觉信息分析及味觉信息与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现代中药, 2015, 17(11): 1139-1147.
[35] Braz DC,Neto MP,Shimizu FM,et al.Using machine learning and an electronic tongue for
discriminating saliva samples from oral cavity cancer patients and healthy
individuals[J].Talanta,2022,243(22):27-33.
[36] 郁城,张小军,梅光明,等. 基于多频大幅脉冲电子舌测定对虾中的焦亚硫酸钠含量[J]. 中国食品学报, 2022, 22(2): 328-336.
[37] 汤海青,顾晓俊,陈祖满,等. 基于电子舌的料酒味觉特征辨识与定量分析[J]. 核农学报, 2020, 34(5): 1054-1060.
[38] Yang Z,Wang Z,Yuan W,et al.Classification of
wolfberry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origins by using electronic tongue and
deep learning algorithm[J].IFAC-PapersOnLine,2019,52(30):397-402.
[39] 高晓洁, 白明学,
桂新景,
等. 基于苦味阈值浓度的药物分子苦度定量方法研究[J]. 中草药, 2022, 53(3): 696-703.
[40] Zhou H, Luo D, Gholamhosseini H,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with electronic
nose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J]. Sensors, 2017, 17(5): 1073.
[41] 汪云伟, 钟恋, 谭茂兰,
等.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附子(黑顺片)等级及产地的区分研究[J]. 中成药, 2014, 36(12): 2565-2569.
[42] 王丽萍, 任卫合,
罗龙龙,
等. 基于电子鼻气味信息区分4个品种红景天[J]. 粮食与油脂, 2023, 36(2): 154-157.
[43] 李铭轩, 秦宇雯,
李昱,
等. 基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不同基原郁金饮片的快速识别及差异标志物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23, 48(6): 1518-1525.
[44] 李涵,王艳丽,范雪花,等. 电子鼻技术应用于白及及其近似饮片快速辨识的可行性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3, 29(13): 157-165.
[45] 张玖捌, 张伟, 费程浩,
等. 基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的硫熏白芍快速鉴别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22, 47(14): 3781-3787.
[46] 李欣逸, 解达帅,
张超,等.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胆南星定性鉴别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6, 22(8): 6-10.
[47] 刘元林, 龙鸣, 张希, 等. 基于电子鼻与多元统计分析判别三七品质[J]. 中成药, 2021, 43(3): 700-707.
[48] 吴杭莎,杜伟锋,吕悦,等. 感官技术在中药饮片质量识别中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3, 38(4): 1702-1705.
[49] 马泽亮,国婷婷,殷廷家,等. 基于电子鼻系统的白酒掺假检测方法[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 45(2): 190-195.
[50] 张睿辉, 史俊, 王立玮,
等. 固井材料动态固化硬度描述及评价方法探索[J]. 云南化工, 2022, 49(6): 60-63.
[51] 任新乐, 李长春,
孙斐,
等. 基于电子舌和质构仪的不同品种樱桃滋味及质地差异分析[J]. 中国果菜, 2023, 43(2): 66-71.
[52] 李晓, 陈科冰,
韩明,
等. 基于质构仪穿刺模式的烟叶脆性定量评价方法[J]. 烟草科技, 2021, 54(6): 83-91.
[53] 周显青, 邵珂, 张玉荣. 采用质构仪测定米粉条表面黏性的方法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1(2): 13-18.
[54] 江登珍,李敏,康莉,等. 食品质构评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 现代食品, 2019, 4(7): 99-103.
[55] 彭诗涛, 张先灵,
袁金凤,
等. 基于张仲景学术思想的炮附子4种炮制方法的比较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8, 20(5): 716-721.
[56] 畅柯飞. 不同加工方式对鹿茸制品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D]; 吉林大学, 2017.
[57] 陈彦琳, 周林, 杜杰, 等. 不同炮制方法制备附片的质构分析[J]. 中国现代中药, 2015, 17(10): 1075-1077.
[58] 李瑶瑶,张凯旋,熊皓舒,等. 质构仪在药物制剂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 26(21): 226-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