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恒. 山东地区罕见疾病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研究及分析[D].济南大学,2014. [2]梁土坤,尚珂.青岛模式:罕见病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践与展望[J].社会保障研究,2014(3):64-73 [3]丁锦希,孙晓东,季娜,邵雯君.中美罕见病药物可及性评价及其法律保障制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1,46(14):1129-1132 [4]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部分国家和地区罕见病保障状况[J].中国社会保障,2014(10):71-73 [5]钟军,郜文,霍记平,赵志刚.罕见病医疗保障的国际比较研究[J].药品评价,2014.11(06):8-11 [6]丁志琛,韦冠,丁锦希.日本罕用药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基于对日本罕用药可及性的评价[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4,45(1):118-124 [7]林禹鸿,吴晓明.台湾罕用药法律制度给我们的启示[J].法治研究,2012(6):87-91 [8] 曹立前.建立和完善我国罕见病医疗保障体系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3(11):51-54 [9] 丁锦希,季娜,白庚亮.我国罕见病用药市场保障政策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2,43(11):959-965 [10] 李莹.关于我国罕见病相关政策制定的探讨—基于罕见病群体生活状况调研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4(2) :77-89 [11] 龚时薇.促进我国罕见病患者药品可及性的管理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8-10 [12]龚时薇. 促进我国罕见病患者药品可及性的管理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13] 胡娟娟,罗安琪,许燚,龚时薇.《2012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药学会,2012:406-411 [14]杨莉,陈玉文,黄哲,孟令全,连桂玉.罕用药独占制度研究[J].中国药事,2010,01:49-52. [15] 甘珏,徐珊萍,陈永法,胡廷熹.多国(地区)罕用药制度比较分析[J].上海医药,2013,34(19):27-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