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等
快速检索
引用检索
图表检索
高级检索
首页
编委会
期刊简介
政策法规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特辑专栏
新药进展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安巴韦单抗注射液(BRII-196)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BRII-198)
——中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
单思思, 王若珂, 张绮, 张林琦
中国医药导刊 2022, 24 (1): 2-8.
摘要
(
604
)
可视化
2019年年底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对中国及全球的公共卫生健康乃至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亟需高效的药物和疫苗用于新冠肺炎的治疗和预防。清华大学、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以及腾盛博药于2020年年初合作,从上百株针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人源单克隆抗体中筛选出一对活性较高、具有互补作用的候选中和抗体,通过改造获得了半衰期更长的安巴韦单抗注射液(BRII-196)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BRII-198)。该抗体组合对目前已有的SARS-CoV-2突变株包括德尔塔突变株、奥密克戎突变株等均显示出较好的中和活性;且全球多款中和抗体参与的国际临床试验ACTIV-2研究的Ⅲ期分析数据显示,该抗体在临床试验研究中显示能够在疾病进展高风险的新冠肺炎门诊患者中,使住院及死亡的复合终点风险降低80%。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1年12月8日应急批准安巴韦单抗注射液(BRII-196)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BRII-198)注册申请,该药物将可能满足我国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需求以及作为预防SARS-CoV-2感染的候选药物,使我国更从容地应对复杂多变的新冠肺炎疫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
美国FDA紧急使用授权(EUA)批准的新冠病毒抗体药物研发进展
单思思, 杨子卿, 张林琦
中国医药导刊 2022, 24 (1): 9-15.
摘要
(
263
)
可视化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在全球大规模流行,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全世界迫切需要有效、安全的新冠肺炎(COVID-19)治疗及预防药物。疫苗、抗体和小分子药物成为战胜疫情的关键。由于抗体药物特异性强、安全性好等优点,现已成为开发抗COVID-19特效药的焦点。目前,全球已有美国礼来公司(Eli Lilly and Company)的巴尼韦单抗/埃特司韦单抗(Bamlanivimab/Etesevimab)鸡尾酒疗法、再生元制药公司的REGEN-COV抗体鸡尾酒疗法、Vir公司与GSK公司共同开发的索曲韦单抗(Sotrovimab)、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的Evusheld抗体鸡尾酒疗法共计4款针对SARS-CoV-2的抗体药物获得美国FDA的紧急使用授权(EUA),用于治疗早期轻症COVID-19患者、暴露前预防或暴露后预防,这为COVID-19患者的治疗和预防打了一剂强效“加强针”。本研究基于这4款抗体药物研究和发展现状,梳理总结其临床治疗效果、作用特点及作用机制,以期为针对SARS-CoV-2抗体药物的开发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
治疗新冠肺炎口服小分子药物研究进展
卞金磊, 张立翱, 徐熙, 李志裕
中国医药导刊 2022, 24 (1): 16-26.
摘要
(
333
)
可视化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在全球大规模流行,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迫切需要有效的抗新冠肺炎(COVID-19)药物。疫苗、抗体和小分子药物成为战胜疫情的关键。口服小分子药物具有成本低、易生产、方便运输等优点,已成为开发抗COVID-19特效药的焦点。近日,有两款口服小分子药物成功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早期轻症COVID-19患者,这为全球COVID-19患者的治疗和预防打了一剂强效“加强针”。鉴于此,本研究基于当前口服小分子药物研究和发展现状,简要梳理了治疗COVID-19口服小分子药物的开发策略,挑选目前已上市或正处于临床试验的治疗COVID-19口服小分子药物,总结其临床治疗效果、作用特点及作用机制,以期为口服小分子抗COVID-19药物的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
热激诱导新冠病毒RNA聚合酶NSP12降解及抑制病毒复制分子机制研究
那仁满都拉
中国医药导刊 2022, 24 (3): 197-201.
摘要
(
261
)
可视化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累计确诊病例已近4.88亿例,死亡近610万例。疫情的全球肆虐已持续两年多,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影响,大多数国家的国民健康、经济和生活等诸多方面都遭受了重创。2022年年初,浙江大学那仁满都拉教授团队联合许志宏研究员团队,首次发现相对温和的热激(40 ℃)能显著地诱导新冠病毒(SARS-CoV-2)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又名NSP12)及其突变体的降解,并进一步抑制新冠病毒复制。该研究结果提示,科学合理温度下的热激治疗(热疗)或许能通过降解病毒RNA聚合酶而减少病毒复制,阻止其感染和传播,进一步抑制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恶化。本研究着重从分子机制及潜在应用等方面介绍该研究成果,旨在为热疗后续更广泛、更精准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
纳米药物研发的实践与思考
王祉琪, 黄元政, 朱丹丹, 刘潇璇, 梁兴杰,
中国医药导刊 2022, 24 (4): 305-313.
摘要
(
252
)
可视化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药物因其靶向、高效、低毒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重大恶性疾病的治疗,并成为当下研究热点。然而,伴随着纳米药物逐步进入临床或临床前研究,对其所涉及的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的关注也日渐增加。当前,国内外对于纳米材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方式尚未达成共识,仍缺乏一个科学和系统的评估体系。鉴于此,“欧盟地平线2020 - SAFE-N-MEDTECH”项目针对当前几个主要的纳米医学研究方向,联合世界各地(欧洲、南美洲和中国)涉及纳米健康医疗领域的相关人员,共同参与研究,期望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纳米健康医疗技术的开放式测试平台,以推动纳米产业的全球化发展。该国际合作项目涉及纳米健康医疗技术的多个领域,如纳米药物和纳米医疗器械等,本课题组依托此国际合作项目开展了针对肿瘤和骨相关疾病的创新纳米药物研发。本研究拟以肿瘤和骨相关疾病的创新纳米药物研发为例,简要阐述纳米药物的优势和特点,以及基于疾病特征的纳米药物研发的方法和思路,以期能给予纳米医疗领域从业人员一定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
罕见病Castleman病的靶向治疗药物司妥昔单抗
张路, 李剑
中国医药导刊 2022, 24 (4): 300-304.
摘要
(
288
)
可视化
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iMCD),是一种可危及生命的罕见血液疾病,临床可表现为白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驱动的全身性炎症症状、多发淋巴结肿大、血细胞减少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注射用司妥昔单抗(商品名:萨温珂/Sylvant)是一种抗IL-6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可阻断人IL-6与IL-6受体相结合,对IL-6产生抑制作用,继而抑制疾病进展。作为临床急需的罕见病治疗药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1年11月30日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批准其进口注册申请,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和人疱疹病毒-8(HHV-8)阴性的多中心型Castleman病(MCD)成年患者。司妥昔单抗是目前临床上唯一经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评价针对iMCD疗效的药物,Ⅰ期/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药具有良好的风险获益比,延展研究也验证了其长期给药的安全性。目前,司妥昔单抗已在全球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多项国内外共识及指南推荐司妥昔单抗可作为iMCD的一线治疗药物,也被推荐用于其他类型Castleman病的治疗,包括中国Castleman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CSCO指南、CDCN共识、NCCN指南、BSH指南等。司妥昔单抗的上市为Castleman病患者提供了治疗选择。鉴于此,本研究基于国内外科学文献、临床试验数据以及指南共识等信息汇总,特将该药的作用机制、研发历程、临床研究结果等进行阐述,以期促进对该药的科学宣传及科学应用,为我国罕见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和用药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
新药导读:注射用司妥昔单抗
李剑
中国医药导刊 2022, 24 (4): 299-299.
摘要
(
205
)
可视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8.
新冠病毒蛋白亚单位疫苗研究进展
张旋旋, 佘广彪, 刘晓雅, 吴常伟, 黄恩启, 杨世龙
中国医药导刊 2022, 24 (5): 434-438.
摘要
(
264
)
可视化
当前,新冠病毒(SARS-Cov-2)不断突变、进化,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正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新冠肺炎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全球科研机构及公司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开展新冠疫苗的研制工作。根据制备技术,新冠疫苗分为灭活病毒疫苗、减毒活疫苗、mRNA疫苗、DNA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和蛋白亚单位疫苗。其中,基于细菌、酵母、昆虫或哺乳动物细胞体外生产关键病毒蛋白或肽所制备的病毒蛋白亚单位疫苗因其安全性、有效性高,生产、储存及运输成本低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全球上市的新冠病毒蛋白亚单位疫苗共计14种。鉴于此,本研究梳理全球上市的新冠病毒蛋白亚单位疫苗研究和发展现状,总结其研发原理及临床效果,以期对新冠病毒蛋白亚单位疫苗研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9.
新药导读:新冠病毒蛋白亚单位疫苗
戴连攀
中国医药导刊 2022, 24 (5): 433-433.
摘要
(
102
)
可视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0.
新型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梁承远, 赵宇晴, 田蕾, 辛亮, 李京忆, 路琦, 赵倩倩, 李菡
中国医药导刊 2022, 24 (10): 949-960.
摘要
(
198
)
可视化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继2003SARS和2012MERS之后又一高传染性、高致病性的冠状病毒肺炎,对人类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在新冠病毒的众多靶点中,3CL蛋白酶(3CLpro、3C样蛋白酶,也称作主要蛋白酶Mpro)由于在子代病毒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中极其关键的作用而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3CL蛋白酶在多种冠状病毒及新冠病毒变异株中具有高度的结构相似性和保守性,是冠状病毒靶向药物研发最具吸引力的靶标之一。目前,国内外医药公司和科研机构针对此靶点进行了大量的药物研究开发。本研究针对已上市及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3CL蛋白酶抑制剂进行分类总结,重点对构效关系进行探讨,并对其临床试验阶段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等进行详细介绍;在总结天然产物来源的3CL蛋白酶抑制剂的基础上,大量研究和实验数据表明天然产物具有潜在的抗新冠病毒活性,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均需进一步研究验证。同时,将本课题组3CL蛋白酶抑制剂及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ACs)研发工作的代表性成果首次予以披露,以期为开发安全高效的抗新冠病毒感染药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工作
微信公众号
下载中心
UDI电子论文集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须知
投稿须知
审稿要求
更多...
特辑专栏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药物评价
中国医药信息网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网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人口健康平台药学数据中心
中国药学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