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等

快速检索引用检索图表检索高级检索

微信公众号

特辑专栏

ISSN:1009-0959     CN:11-4395/R     邮发代号:2-492

主管部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

投稿网址:http://www.zgyydk.cn   咨询邮箱:yydk@ nmpa.gov.cn   电话:(010)88331994/1997/1995

常设栏目:医药大家谈(院士之问)、亮点(专家)述评、新药进展、论著、综述、中医中药、检验检测、医药要闻、专题笔谈(专栏、专论)、规范与指南(标准与规范、规范与共识)、医药政策解读、智慧监管、管理与实践、医药学教育(交叉人才培养)、讲座(论坛)、学术争鸣、科学人物、用药广角、原著摘要、医药科技事件、书评、图书推介等。

办刊方向:秉承“创新性、先导性、科学性、实效性”的学术理念,聚焦医药发展前沿,立足国内、面向世界报道医药发展动态、研究成果、应用进展,为医药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特别开设:“精准医疗”专栏、“生物信息”专栏、“数字化肿瘤诊疗”专栏、“药物再定位”专栏、“GVP”专栏、“执业药师”专栏、“医药学教育”专栏、“智慧监管”专栏、“医疗器械唯一标识” 专栏等。

读作者对象:面向各级医疗机构、医药科研机构、医药相关企业医药信息管理和研究等方面的科技人员。

当期目录过刊浏览下载排行阅读排行
2025年 第27卷 第1期
监管科学

药品监管领域大语言模型(LLM)一体化建设策略研究

陈锋, 吴欣然
2025, 27(1):  1-6. 
摘要 ( 208 )   PDF (583KB) ( 188 )     

大语言模型(LLM)技术是近年来人工智能(AI)领域最为重要的突破之一,核心在于利用大规模数据训练和深度学习(DL)算法构建具备强大泛化能力的模型,应用场景极为广泛,涵盖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多个领域。目前,LLM技术在AI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为药品监管智能化升级带来新的机遇。本研究在梳理全球药品监管机构积极探索药品监管领域LLM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药品监管领域LLM一体化建设策略,分析了当前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如统筹管理欠缺、算力资源短缺、数据安全与质量问题、模型质量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体化建设思路,包括统一部署基础LLM、结合药品监管数据精调主领域LLM、规划布局与构建子领域LLM、基于领域模型蒸馏轻量应用模型、建立模型集中训练与共享机制等顶层设计思路。同时,明确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在一体化建设中的推进重点,旨在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和协同合作,实现技术互通、生态整合,推动AI技术在药品监管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监管效能,保障公众健康和药品安全。


患者参与在药品监管中的作用——美欧日药品监管机构经验启示

唐凌, 艾星, 宋媛媛, 杨志敏
2025, 27(1):  7-13. 
摘要 ( 48 )   PDF (460KB) ( 79 )     

患者参与药物开发和药品监管是公共卫生领域一个动态且不断发展的议题,是患者或其代表主动介入决策过程及流程的一种实践,国际上目前就“患者参与”尚无统一定义。“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研发”强调制药公司、研究机构以及政府监管者与患者之间的多方合作,倡导深入聆听患者意见,以促进药物研发的各个环节。患者参与有助于加强监管意见的深度和质量,提升监管决策的科学性、透明度和公众信任,促进监管机构与患者群体之间的相互尊重。患者视角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可补充重要信息,并对药品审评审批产生影响。美国、欧盟、日本等创新活跃的国家或地区在促进患者参与药品监管,以及建立患者与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渠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研究在梳理美国、欧盟、日本药品监管机构“患者参与”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当前我国药品监管机构在“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研发”方面开展的工作,充分借鉴国际已有经验,并为“患者参与”在我国未来的发展和有效实施提出建议,以期未来患者的声音能更科学、更常规地融入我国药品监管活动。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变更控制的研究与分析

杨敬鹏, 张蕾, 李武超, 宋凯, 蔡子洋, 颜若曦
2025, 27(1):  14-20. 
摘要 ( 87 )   PDF (1270KB) ( 95 )     

变更控制作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贯穿于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对于保障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及有效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快速迭代的制药行业中,变更控制是确保制质量改进不会对产品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的重要手段,要求制药企业必须对生产过程、生产条件乃至质量管理体系的任何微小变动进行严格的监控、评估与研究。针对当前制药行业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变更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本研究在梳理分析国内外药品变更控制政策法规指南系统的基础上,基于具体实践案例,从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角度分析和阐释了当前行业各类变更控制;同时,系统分析了近几年国内外药品检查中发现的药品生产企业在变更控制中存在的缺陷,总结提炼了变更文件体系的建立、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变更分级的合理性、变更方案的制定与执行、变更实施的有效性、变更跟踪的及时性、以及变更申报的规范性等变更控制体系各关键要素的常见问题,并系统梳理了实施变更控制的核心要点和改进建议,旨在为我国制药企业进一步做好变更控制提供参考与借鉴,同时也为高效检查变更控制的相关要点提供参考。


基于智慧验货平台的医用耗材验收管理实践

刘锦初, 吴之夏, 鲍灵燕, 周婉玫, 陈雨佳
2025, 27(1):  21-26. 
摘要 ( 57 )   PDF (953KB) ( 71 )     

目的:在医院常规医用耗材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引入供应链风险查验前置,防范传统医用耗材供应流程上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实现医用耗材从生产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动态监管。方法:基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构建“SPD+智慧验货平台”信息化管理体系,供应商在向医院送货前将医院订单部分字段推送或录入智慧验货平台,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对订单批次数据在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产品、授权链、产品召回、飞行检查、不良事件等多个维度进行自动风险查验同时出具验货报告,前置质量安全风险。结果:20239月至20249月,我院智慧验货平台已完成验货39 230单,其中1 196单查验出风险,风险异常检出比例从实施初期的月均11.96%下降至1.2%2.2%,平均为3.04%。智慧验货平台对每个产品都进行22种不同的风险类型查验,查验出风险异常情况的1 196单验货单共包含8 864条风险提示。结论:基于智慧验货平台的医用耗材验收管理可全面识别供应链各项风险,进一步提升医用耗材质量管理水平,保障医用耗材全供应链安全,提升医院管理效率。


研究进展

生物摩擦腐蚀在骨科领域的相关体外研究进展

杨抒, 蒲建, 张家振, 丁金聚, 刘斌
2025, 27(1):  27-33. 
摘要 ( 53 )   PDF (1207KB) ( 43 )     

金属假体在体内会受到循环载荷、运动和体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摩擦腐蚀损伤并释放金属离子,导致局部组织的不良反应,诱发假瘤和假体失效。科学、系统地评估金属假体的耐腐蚀性能是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囿于当前技术,在体实时监测假体的腐蚀行为较难实现,临床上多采用体外测试的方法研究假体的耐腐蚀性能和潜在损伤机理。本研究通过检索、总结、归纳现行的技术标准、测试方法和相关研究文献,聚焦生物摩擦腐蚀在骨科领域的相关体外研究进展,阐述了以髋关节和接骨板为代表的骨科产品在生物摩擦腐蚀方面的体外研究现状和临床风险,并对生物摩擦腐蚀的防护与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进一步总结了金属植入物在体生物摩擦腐蚀的损伤机制;同时,结合现行审评要求及审评经验探讨了相关产品在注册审评过程中的风险点,指出了当前性能评价方法存在的局限性,以期为制造商进行相关临床前验证研究提供指导建议,为今后建立系统性、层次性的金属假体摩擦腐蚀评价体系提供参考和可行思路。

  

体温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赵亚杰, 梁汉生
2025, 27(1):  34-40. 
摘要 ( 71 )   PDF (446KB) ( 42 )     

维持体温稳态是恒温动物的重要生理调节功能。体温调节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恒温动物维持生命稳定和正常新陈代谢的基础功能。体温调节机制包括温度感受器、传入通路、中枢神经控制系统、传出通路、效应器。温度感受器感知外周环境、内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温度信息,将温度信息传入到体温调节中枢,该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位于下丘脑,对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前馈调节信息和中枢温度引起的反馈调节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同时,体温调节中枢也接受致热性调节介质,激活或抑制相关神经元的活动,下行控制外周效应器,包括皮肤血管、棕色脂肪、骨骼肌、汗腺和内分泌腺等,引发机体产热或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另外,外界温度变化也引发身体姿势、活动水平的变化和增减衣物、进行冷或热寻求等行为性体温调节。本研究对近年来关于自主性和行为性体温调节神经通路、神经递质以及相关内源性致热原导致发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在患者管理,特别是围术期低体温、发热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检验检测

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包封率及粒径测定研究

彭玉帅, 郭文娣, 孙长迎, 陈华, 尹利辉
2025, 27(1):  41-46. 
摘要 ( 38 )   PDF (1378KB) ( 55 )     

目的:测定两种不同工艺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仿制药和原研药的包封率及粒径分布,评估两种不同工艺的仿制产品和原研产品的区别,为后续该产品的一致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直接离心法加超滤离心法测定3种产品的包封率,直接离心法离心转速为6 000 rpm,离心时间为10 min,而后再取直接离心法的上清液进行超滤离心,离心转速为6 000 rpm,离心时间为20 min,使用HPLC法对布比卡因进行检测,以Waters XBridge C18为色谱柱,以0.02 mol·L-1磷酸二氢钠缓冲溶液(pH=5.0)-乙腈(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0 nm,流速为1.5 mL·min-1;柱温为35 ℃;进样量为20 μL。采用激光衍射法进行粒径大小和分布的测定,样品溶液的遮光率为15%,搅拌速率为80 rpm,样品池尺寸2 mm,分散介质为水,测试时间为10 s,样品平行测试3次。结果:HPLC检测包封率样品的方法中,布比卡因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4.5845.81 μg·mL-1r=0.999 9),日内精密度RSD0.27%n=6),日间精密度为0.16%n=3),重复性为0.60%n=6),回收率为100.88%RSD2.67%n=6)。样品1、样品2和原研产品包封率结果分别为86.52%89.74%86.91%。样品1、样品2和原研产品的中值粒径(X50)分别为25.3522.6525.79 μmRSD分别为0.36%0.37%0.51%n=3)。结论:样品1的包封率和粒径大小与原研相似,而样品2的包封率和粒径与原研样品存在显著性差别,所建方法简单快捷,可以区分不同工艺的布比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包封率及粒径分布。


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及其溶剂细菌内毒素检查(凝胶法)方法学研究

肖斯婷, 曹春然
2025, 27(1):  47-52. 
摘要 ( 36 )   PDF (401KB) ( 42 )     

目的:对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及其溶剂凝胶法细菌内毒素检查可行性进行验证,并建立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尝试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9251中建议使用的二甲基亚砜(DMSO)将微球完全溶解释放其被包含的细菌内毒素,并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43的要求,采用凝胶法使用2个厂家的鲎试剂分别对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及其溶剂进行细菌内毒素干扰实验预实验和正式干扰实验,并对样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可使用DMSO溶解微球,并使其包含的细菌内毒素释放,其浓度在0.045 mg·mL-1及以下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细菌内毒素限值定为5.0 EU/瓶。其溶剂在稀释41.67倍及以上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细菌内毒素限值定为2.5 EU·mL-1。对3批样品进行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结论:注射用亮丙瑞林微球可以采用DMSO对微球进行溶解,再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所建立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法) 可用于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及其溶剂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尿素维E乳膏中抑菌剂用量研究

陶建亮, 张鹏程, 杨恩慈, 张崇生
2025, 27(1):  53-57. 
摘要 ( 25 )   PDF (437KB) ( 24 )     

目的:评估不同生产厂家尿素维E乳膏中抑菌剂的添加量和抑菌效力。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素维E乳膏中的抑菌剂,色谱柱为Capcell PAK C18250 mm × 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6040),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进样量为10 μL。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进行抑菌效力试验,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液,添加至10个生产厂家的样品,使样品含菌量约为105106 cfu·g-1,混匀后置2025℃避光贮存,分别在271428 d共计4个时间节点,测定存活菌数。结果:羟苯甲酯、羟苯乙酯、羟苯丙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0.1 mg·mL-1,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RSD均小于1%9个生产厂家的样品使用羟苯乙酯作为抑菌剂,浓度为0.05%0.20%1个生产厂家的样品使用羟苯甲酯和羟苯丙酯作为抑菌剂,浓度分别为0.1%0.05%。抑菌效力测定结果显示,细菌2 d下降值的对数大于27 d下降值的对数大于328 d菌数未增加;真菌14 d菌数下降值的对数大于等于228 d菌数未增加,各个生产厂家产品的抑菌效力均符合要求。结论:尿素维E乳膏制剂的抑菌效力较好,抑菌剂添加量差异较大。

 

临床医药

2025GOLD解读

何权瀛
2025, 27(1):  58-63. 
摘要 ( 56 )   PDF (1275KB) ( 107 )     

2025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已发布,包括五章,第一章定义和概述,第二章诊断和评估,第三章慢阻肺的预防和管理,第四章慢阻肺急性加重的管理,第五章慢阻肺合并症。较以往版本,2025GOLD在许多方面做出重大更新,删除了2024GOLD 中“第六章 COVID-19与慢阻肺”,新增并扩充修订了人体肺功能变化轨迹、微生态失衡、肺功能检查、慢阻肺CT影像学检查、慢阻肺患者心血管病风险、气候变化对慢阻肺患者的相应影响、对慢阻肺患者的推荐疫苗、肺康复治疗的线上、线下及远程随访、随访期治疗药物、LABA+ICS患者停用ICS、肺动脉高压等有关内容。基于此,本研究针对2025GOLD主要更新内容进行分析解读,并基于慢阻肺发病率问题、肺气肿问题、慢阻肺和肺结核关系问题、慢阻肺患者多种共存疾病的综合评估问题、稳定期慢阻肺的病情评估问题、不应推荐肺去神经靶向治疗问题、慢阻肺患者共存病问题、慢阻肺合并贫血问题、慢阻肺患者合并红细胞增多症问题、慢阻肺合并心力衰竭问题、PRISm的临床意义阐释问题、肺的过度充气问题、慢阻肺患者吸入ICS后是否会发生肺癌问题等进行讨论,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虚拟现实交互式平衡训练联合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对PSLH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田建, 王寒明, 谭建, 姜军, 耿久军, 李瑛琦
2025, 27(1):  64-68. 
摘要 ( 47 )   PDF (400KB) ( 35 )     

目的:分析虚拟现实交互式平衡训练联合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偏瘫(PSLH)患者功能恢复、肌力水平、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2月至2022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智能运动反馈训练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虚拟现实交互式平衡训练联合智能运动反馈训练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肌力水平(肌力分级),步态(步频、步速、步长),日常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BBS评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PSLH患者FMA评分、BBS评分升高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AC分级、肌力分级均改善,且研究组PSLH患者的FAC分级、肌力分级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步频、步速及步长各步态数值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PSLH患者的步频、步速及步长升高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给予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虚拟现实交互式平衡训练联合智能运动反馈训练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功能恢复,改善肌力水平与步态,并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好。

 

脑卒中偏瘫患者住院康复期营养不足及营养风险精准筛查与管理效果分析

黄捷, 蒙蓝青, 陆柳雪, 李新洲, 蓝娇娜
2025, 27(1):  69-75. 
摘要 ( 40 )   PDF (460KB) ( 38 )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住院康复期营养不足及营养风险精准筛查与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8月至2022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并给予营养干预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康复训练。干预共6周。比较两组患者的NRS2002评分、体质指数(BMI)、血清白蛋白、改良Barthel指数、Brunnstrom分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RS2002评分、BMI、血清白蛋白水平、改良Barthel指数、Brunnstrom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246周后的NRS2002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46周后的BMI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246周后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改良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246周后Brunnstrom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风险筛查可评估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营养不足及营养风险,及时给予营养支持,有利于促进康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伊伐布雷定对COPD合并HFpEF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叶懿萱, 刁晓艳
2025, 27(1):  76-81. 
摘要 ( 29 )   PDF (469KB) ( 35 )     

目的:探究伊伐布雷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患者心肺运动试验参数、心率变异性(HRV)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将97COPD合并HFpE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常规对症处理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及伊伐布雷定组(n=49,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肺运动试验参数、HRVhs-CRPNT-proBNP、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6 min步行距离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心脏不良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伊伐布雷定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76.0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峰值氧耗量(Peak VCO2)、无氧代谢阈值时氧耗量(AT)、24 h窦性心律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24 h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百分比(RNN50)均较治疗前增高,且伊伐布雷定组患者各指标增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hs-CRPNT-proBNPSGRQ评分、CAT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伊伐布雷定组患者各指标降低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延长,且伊伐布雷定组患者延长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伊伐布雷定组患者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伐布雷定在COPD合并HFpEF患者治疗中,可改善心肺运动功能和心率变异性,有效改善预后存活质量,同时降低hs-CRPNT-proBNP及再入院率,安全性好。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HcyCys-C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尹思源, 高鸿祥, 张建华, 朱宇清
2025, 27(1):  82-86. 
摘要 ( 31 )   PDF (707KB) ( 32 )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 Cys-C)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231月至20243月诊疗的92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Mogenson分期分为28例单纯性2型糖尿病患者组、3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及26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同期选择35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肾功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小球滤过率(GF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HcyCys-C水平,用pearson相关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HcyCys-C与肾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BUNScrCcrGFRUAERHcyCys-C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健康对照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BUNScrCcrGF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糖尿病肾病组BUNScr高于健康对照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CcrGFR低于健康对照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P<0.05);临床糖尿病肾病组UAERHcyCys-C依次高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健康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HcyCys-CBUNScrUAER均呈正相关(P<0.05),HcyCys-CCcrGFR均呈负相关(P<0.05)。ROC分析发现,BUNScrCcrGFRUAERHcyCys-C诊断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30.7570.7700.8130.8870.8270.844,敏感度分别为57.70%60.12%67.81%70.15%80.80%84.60%88.05%,特异度分别为76.30%77.56%84.20%79.83%81.60%87.32%89.50%HcyCys-C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诊断的曲线下面积、特异度及敏感度均高于BUNScrCcr。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HcyC-ys-C水平上升,能够反映早期肾功能损伤,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程度有关。


指南共识

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衰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王琳娜a, 王晶a, 徐艳丽a, 周晗慈b, 潘文静b, 王迪c, 公永太b, 刘玉强, 金恩泽c,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睡眠分会,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 黑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
2025, 27(1):  87-93. 
摘要 ( 40 )   PDF (489KB) ( 89 )     

急性心力衰竭(AHF)属急诊科常见急危重症之一,病情复杂多变,治疗难度高,患者通常预后不佳,具有较高致残或致死率,需紧急进行救治。临床治疗AHF的首要手段为药物治疗。正性肌力药在AHF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左西孟旦作为新型正性肌力药,不仅具有正性肌力作用,还具有恢复脑室-动脉耦合、增加组织灌注、抗炎等作用,可有效弥补传统正性肌力药为发挥正性肌力作用增加心肌氧耗的不足。随着左西孟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临床适应证逐步拓宽,在重度心力衰竭乃至AHF相关合并症治疗中亦可提供潜在益处。为更好地规范和指导左西孟旦在AHF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本研究结合我国现有实践及经验,共同制定“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衰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建议左西孟旦在AHF中应规范应用,包括左西孟旦适应证可拓宽至晚期心衰患者,但仍需临床医师严格根据患者实际个体化用药。左西孟旦在AHF合并症患者中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尚缺乏可靠循证研究,仍属超指征用药,需临床医师根据患者实际谨慎选择。左西孟旦在AHF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不影响细胞内Ca2+浓度、不影响心脏舒张功能、不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不增加心肌耗氧量、缓解心脏负担、增强心搏出量、抵抗心肌缺血损伤、改善组织灌注及恢复脑室动脉耦合等。左西孟旦治疗AHF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多,在临床使用时应了解左西孟旦使用注意事项,及时观察药品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处理,避免严重的不良事件的发生。


专栏:细胞与基因治疗

组织工程类医疗器械监管概述及技术审评考量

刘钰莎, 李青
2025, 27(1):  94-100. 
摘要 ( 21 )   PDF (1146KB) ( 44 )     

组织工程类医疗器械是具有前景的前沿科技产业,受到了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战略重视和投入,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特定类型的组织工程医疗产品(TEMPs)上市,但该类产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为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本研究列举了组织工程类医疗器械在《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可能涉及的产品分类,汇总了国内已上市的产品类型,包括已批准的含活细胞的组织工程产品、含生物活性因子产品、脱细胞支架产品、其他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组织工程支架产品等,概述了TEMPs在国际上的监管策略,开展了与国内监管模式的比较,建议我国可以建立专门的组织工程产品委员会或办公室,为推进该领域产业化发展提供进一步支撑。同时,结合中国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研究项目,本研究总结了组织工程类医疗器械的监管科学研究进展;根据组织工程类医疗器械的产品特性和应用场景,本研究提出了该类产品在技术审评中需要额外关注的要点,旨在为适应组织工程科学的高速发展、组织工程类医疗器械产业的迅速壮大,对该类产品的监管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紧跟前沿发展动态,及时研究并构建科学的评价方法和体系。


基于CRISPR的细胞产品的临床应用及监管挑战

赵宝龙, 华坚, 张长风
2025, 27(1):  101-108. 
摘要 ( 26 )   PDF (493KB) ( 38 )     

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为代表的免疫细胞治疗产品为多种癌症的治疗策略带来了突破性改变,但实体瘤疗效以及异体使用等问题仍阻碍细胞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通过改造免疫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来克服上述技术瓶颈。其中,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技术由于具备成本低、准确度高等特点而成为目前最常用的基因编辑工具。因此,CRISPR也被认为是开发下一代细胞治疗产品的关键。然而,作为一种新兴技术,CRISPR会在细胞产品中诱导非预期的基因改变,并对临床应用带来潜在风险,而行业内对此类风险的了解仍非常有限。本研究结合细胞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情况,概述CRISPR技术在细胞治疗产品中的研究进展,总结20162024年全球开展的基于CRISPR技术的细胞产品的临床试验情况,重点描述临床研究类型、基因编辑靶点、适应证种类等要素,并基于国内外政策法规与临床实践情况,分析CRISPR技术相关细胞产品的基因风险以及评估策略,以期为该类产品的临床开发和监管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自2021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2021, 0(9A): 1-20  
摘要 (2207 PDF (576KB) (2361
柴胡桂枝干姜汤临床应用与认识
黄文忠, 曹红霞
2020, 22(9): 624-626  
摘要 (333 PDF (288KB) (1769
小青龙汤现代研究进展
亓玉婕, 杨桢, 耿颖, 刘珍洪, 陶旭光, 赵红霞, 汪文来
2021, 23(7): 505-509  
摘要 (287 PDF (356KB) (1416
区块链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探讨
王毛路
2021, 23(1): 68-73  
摘要 (336 PDF (374KB) (1321
梨状肌综合征的诊疗进展
李建垒, 曹向阳, 宋永伟
2020, 22(8): 549-552  
摘要 (475 PDF (346KB) (1222
中医外治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游伟杰, 詹文吉
2020, 22(8): 553-555  
摘要 (345 PDF (283KB) (1195
近五年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林慧娜, 叶志英
2020, 22(5): 327-330  
摘要 (573 PDF (360KB) (1194
近五年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陈琳, 赵学田
2020, 22(11): 768-771  
摘要 (454 PDF (300KB) (1190
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概况
吴维坤, 周文强
2021, 23(5): 337-341  
摘要 (302 PDF (356KB) (1144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中医临床路径应用研究
赵宁侠, 杜晓刚, 宋虎杰, 闫炳苍, 焦文涛, 樊亚妮, 张倩, 郭凯, 高峰, 张宁勃, 刘银侠
2020, 22(5): 305-3090  
摘要 (243 PDF (339KB) (1127
Bland-Altman法在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临床评价中的常见应用问题分析
付央, 蔡瑶
2020, 22(12): 901-905  
摘要 (461 PDF (634KB) (1109
浅析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依据及作用机制
田毅萍, 高玉林
2020, 22(5): 289-293  
摘要 (752 PDF (378KB) (1094
老年人营养不良筛查和评估工具临床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王和, 居阳, 李燕明,
2020, 22(11): 816-822  
摘要 (243 PDF (330KB) (1083
保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现状
李建垒, 曹向阳, 宋永伟
2020, 22(9): 607-610  
摘要 (293 PDF (335KB) (1065
膝关节滑膜炎的中医诊疗进展
李建垒, 曹向阳, 宋永伟, 王志伟, 袁帅
2020, 22(12): 861-864  
摘要 (375 PDF (352KB) (1047
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治法综述
李茜, 吴明霞
2020, 22(12): 865-869  
摘要 (374 PDF (354KB) (1009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西医治疗概况
李建垒, 宋永伟
2020, 22(6): 381-384  
摘要 (457 PDF (333KB) (993
四妙勇安汤在老年性疾病中的应用
李翊 耿颖 于智敏 汪文来 杨桢 陶旭光 郭蓉 赵红霞 胡镜清
2020, 22(2): 104-109  
摘要 (1300 PDF (405KB) (977
医用耗材供应链(SPD)管理专家共识
秦利荣, 刘军, 孙志坚, 李天庆, 刘洋, 许锋, 冯靖祎, 陈妍妍, 慈云飞, 李晶慧, 孟莎, 阮常红, 陈亚伟, 王宜威, 吴晓东, 徐小林, 余冬兰, 丁贞虎, 肖勇波, 雷舜东, 刘伟军, 鲍宗荣
2023, 25(4): 343-354  
摘要 (325 PDF (550KB) (969
骨质疏松症中医疗法的研究概况
许荣权, 苏再发
2020, 22(11): 772-775  
摘要 (279 PDF (297KB) (950

高原健康风险与潜在康养效应研究进展

范玲玲, 尹立, 王式功, 张莹, 格桑顿珠, 李春艳, 李景鑫
2024 26(8): 755-763
摘要 (209 PDF (973KB) (292

药品监管领域大语言模型(LLM)一体化建设策略研究

陈锋, 吴欣然
2025 27(1): 1-6
摘要 (208 PDF (583KB) (188

大数据和AI技术在江西省药品智慧监管中的探索和应用

徐仁恩, 熊海燕, 宋东杰, 饶龙
2024 26(7): 637-642
摘要 (181 PDF (4116KB) (434

治疗性HPV疫苗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展望

张秀军, 赵超, 魏丽惠
2024 26(8): 743-747
摘要 (168 PDF (1014KB) (120

去中心化临床试验(DCT)的创新与探索:华西实践

刘懿贤, 游佳, 邸相杰, 门宇春, 李晓玉, 郑莉
2024 26(8): 774-779
摘要 (148 PDF (1414KB) (120

针药分期论治肝肾不足型智力发育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宁勃, 魏轼梁, 任荣荣, 张维辉, 吕月潇, 王跞
2024 26(7): 671-675
摘要 (131 PDF (542KB) (165

我国药物警戒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现状与发展分析

王广平, 沈侃, 徐建龙
2024 26(8): 790-796
摘要 (115 PDF (525KB) (148

放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疼痛电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刘怡华, 毛芮, 汤依群
2024 26(7): 691-698
摘要 (101 PDF (1346KB) (211

肿瘤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姜泽慧, 何芳, 刘嵩, 汪强, 刘昱成, 韩晓东
2024 26(7): 685-690
摘要 (95 PDF (494KB) (228

老年共病研究现状及对共病管理的启示

陈莹莹, 刘培宗, 王春玲
2024 26(7): 731-736
摘要 (91 PDF (460KB) (123

美欧药品智能监管服务平台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

徐子涵a, 赵志霞ab, 刘丽宏ab
2024 26(11): 1065-1070
摘要 (91 PDF (2327KB) (132

山东省已上市生物制品备案变更的典型问题和风险分析

肖连立, 徐晓娟, 李德宝, 侯瑾, 张平, 刘福龙
2024 26(8): 785-789
摘要 (90 PDF (500KB) (112

大语言模型技术在医药临床研发中的应用

毛乡芸ab, 毕伯竹, 曹晨龙, 姚晨, 李冠乔ab
2024 26(11): 1093-1097
摘要 (89 PDF (422KB) (87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变更控制的研究与分析

杨敬鹏, 张蕾, 李武超, 宋凯, 蔡子洋, 颜若曦
2025 27(1): 14-20
摘要 (87 PDF (1270KB) (95

益肾固本法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用药经验

杨爽, 何海浪, 孙子凯, 曹世宏, 周贤梅
2024 26(7): 676-679
摘要 (86 PDF (460KB) (120

远程监管在药品监管和企业管理的作用与实践

唐竹, 刘勤, 缪锦辉, 丛薇, 方东来, 马馥娟, 李劲
2024 26(7): 643-649
摘要 (86 PDF (4467KB) (167

瑞马唑仑在ICU中的应用进展

卢虎强, a, 董晨明, 蒋建国, 许建刚a, 梁元才a, 韩红龙a, 陈建丽, b, 刘一君, c, 芦永斌, 王景程a, 杨克虎
2024 26(5): 437-442
摘要 (82 PDF (514KB) (89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药学服务的现状与前景探究

魏嘉仪, 蔡绮丹
2024 26(8): 828-834
摘要 (81 PDF (582KB) (140

头皮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状态的疗效及对脑电图和血清IL-6CorNSE水平的影响

沈丽萍, 顾竞, 王厹东, 王萍, 沈利荣, 陈雪莲, 姚晓庆
2024 26(8): 797-803
摘要 (81 PDF (551KB) (74

指数补料联合升温发酵法提高治疗性HPV DNA疫苗产量的研究进展

李晓丽, 张晓朋, 刘磊, 李明珠, 赵超, 张秀军, 魏丽惠
2024 26(8): 748-754
摘要 (81 PDF (2515KB) (90

多院区医疗机构临床试验药物管理模式现状调研及探讨

贾磊, 严海泓, 刘利军, 陈迪, 宋振, 苗文娟, 章萍,
2024 26(8): 780-784
摘要 (80 PDF (998KB) (111

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伊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姚书娜, 严正, 赵爽, 王海英, 褚俊峰, 徐原林, 张九阳, 张培培, 刘艳艳, 姚志华
2024 26(6): 570-575
摘要 (77 PDF (619KB) (75

智能感官技术在中药饮片品质评价中的应用探究

赵高亮, 贾红政, 贾永涛, 田亮玉
2024 26(7): 726-730
摘要 (76 PDF (473KB) (270

中药黄芪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赵乔琳, 韩暄, 顾任钧
2024 26(9): 874-882
摘要 (75 PDF (613KB) (53

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高渗葡萄糖注射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研究

李俊雄, 方汝雪, 艾买提•依米尔, 周丽娜, 王胜锋
2024 26(11): 1139-1143
摘要 (73 PDF (499KB) (75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追溯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杜茗勋, 董青
2024 26(7): 650-654
摘要 (73 PDF (440KB) (164

体温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赵亚杰, 梁汉生
2025 27(1): 34-40
摘要 (71 PDF (446KB) (42

人工智能在药品审评中的应用展望

刘涛, 张钰, 李钻, 种璟, 靳泽宇, 杨东, 肖楠, 孙玲
2024 26(5): 504-510
摘要 (70 PDF (514KB) (189

治疗性HPV疫苗研究开发策略专家共识

李明珠, 赵超, 李静然, 赵昀, 李小平, 刘磊, 王洪东, 张秀军, 马丁, 魏丽惠
2024 26(5): 432-436
摘要 (70 PDF (404KB) (147

面向药品现代化监管的智能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应用与思考

周怡a, 夏天雨b, 尤翀, 周晓华ab,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药品现代化监管的智能化服务平台”项目团队
2024 26(11): 1075-1079
摘要 (69 PDF (1018KB) (66

基于VOSviewer软件的医学课程思政研究进展分析

樊景春, 王榉, 李硕, 高洁菲, 姜元方, 高乐, 郭清毅
2024 26(6): 604-611
摘要 (68 PDF (23525KB) (71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非传统危险因素的研究

晋从巧, 钱琛玥, 龚赟, 刘华东
2024 26(8): 764-773
摘要 (68 PDF (634KB) (79

大语言模型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顾任钧, 谷鑫
2024 26(7): 737-741
摘要 (67 PDF (442KB) (143

2023年广东省部分高校大学生化妆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监测分析

朱春芳, 郭清泉, 谢珍茗
2024 26(6): 585-589
摘要 (67 PDF (426KB) (46

艾拉普林的研究进展

孙燕, 陈萍, 邢俊香
2024 26(5): 443-449
摘要 (67 PDF (499KB) (108

WHO首选治疗性HPV疫苗的产品特性——WHO优选产品特性的目的及实施

王铁山, 张秀军, 李晓丽, 初明, 杨洋, 王月丹,
2024 26(8): 845-850
摘要 (65 PDF (1562KB) (63

妊娠期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的质量评价及推荐意见差异分析

张淼a, b, 焦雪峰a, b, 卫蔷c, 陈婧婧a, b, 李海龙a, b, 曾力楠a, b, 张力c, 张伶俐a, b,
2024 26(8): 820-827
摘要 (62 PDF (598KB) (66

胃镜下钛夹标记在不可切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根治性调强放疗时靶区勾画的价值研究

兰堃田, 郭芮菲, 陈姣红, 员建中
2024 26(8): 808-813
摘要 (60 PDF (1473KB) (63

4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例分析及治疗建议

王瑞慧, 陈頔
2024 26(7): 680-684
摘要 (60 PDF (492KB) (196

基于数联网的医药临床试验数据基础设施探索

马郓, 赵子豪, 郭曜齐, 张华川, 景翔
2024 26(11): 1087-1092
摘要 (60 PDF (2459KB)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