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等

快速检索引用检索图表检索高级检索

微信公众号

特辑专栏

ISSN:1009-0959     CN:11-4395/R     邮发代号:2-492

主管部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

投稿网址:http://www.zgyydk.cn   咨询邮箱:yydk@ nmpa.gov.cn   电话:(010)88331994/1997/1995

常设栏目:医药大家谈(院士之问)、亮点(专家)述评、新药进展、论著、综述、中医中药、检验检测、医药要闻、专题笔谈(专栏、专论)、规范与指南(标准与规范、规范与共识)、医药政策解读、智慧监管、管理与实践、医药学教育(交叉人才培养)、讲座(论坛)、学术争鸣、科学人物、用药广角、原著摘要、医药科技事件、书评、图书推介等。

办刊方向:秉承“创新性、先导性、科学性、实效性”的学术理念,聚焦医药发展前沿,立足国内、面向世界报道医药发展动态、研究成果、应用进展,为医药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特别开设:“精准医疗”专栏、“生物信息”专栏、“数字化肿瘤诊疗”专栏、“药物再定位”专栏、“GVP”专栏、“执业药师”专栏、“医药学教育”专栏、“智慧监管”专栏、“医疗器械唯一标识” 专栏等。

读作者对象:面向各级医疗机构、医药科研机构、医药相关企业医药信息管理和研究等方面的科技人员。

当期目录过刊浏览下载排行阅读排行
2023年 第25卷 第6期
监管科学
2021年度中美注册新药的结构分析
唐辉, 汤立达
2023, 25(6):  559-564. 
摘要 ( 38 )   PDF (416KB) ( 33 )     
近年来,我国新药创制的系统性水平(包括注册审评)正在逐步提升,药品审评体系和审评能力现代化建设亦是持续推进,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本研究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药品审评与研究中心(CDER)发布的《2021年新药审批总结报告》,以及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的《2021年度药品审评报告》为基础,比较了中美两国2021年度所批准新药的结构组成。我国药品创新取得了历史性的成绩,但与美国同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首创性新药、罕见病新药等方面的差距更为突出;我国创新药的临床适应证与威胁我国民众健康的疾病分布还有较大的脱节;建议关注相关领域的学科进展,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转化研究,开发新产品。

美国FDA医疗器械智慧监管现状与启示
曾美琪, 连小奇
2023, 25(6):  565-569. 
摘要 ( 40 )   PDF (759KB) ( 26 )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井喷式涌现使得医疗器械产业呈现多元创新的发展态势,传统的监管方式难以适应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信息化监管方式。我国也要与时俱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监管创新,打造医疗器械监管信息化平台,推动实现“互联网+监管”的智慧监管模式,提高我国医疗器械监管效能。为此,本研究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信息化战略规划及医疗器械智慧监管情况进行了梳理,并结合我国药监部门智慧监管体系的发展现状,提出提升策略,包括优化顶层设计、共建共享共治、深挖数据价值,期望对我国医疗器械智慧监管体系建设起到启示作用。
   
检验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在头孢唑肟钠中基因毒性杂质控制的应用
亓恒芹, 吕远, 孟龙, 韩勇, 孔令洋, 王冉
2023, 25(6):  570-574. 
摘要 ( 25 )   PDF (355KB) ( 20 )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测定头孢唑肟钠中基因毒性杂质2-巯基苯并噻唑(MBT)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 μm),以0.01 mol·L-1乙酸铵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30 ℃,自动进样器温度4 ℃,进样体积为10 μL。质谱检测器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通过对定量子离子(质荷比168→135)扫描测定MBT。结果:MBT在浓度2.960 7~394.764 0 ng·mL-1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5.05%,RSD为1.53%(n=9)。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准确、灵敏且耐用性良好,适用于测定头孢唑肟钠中MBT含量,为该产品临床应用安全提供保障。

人参益元颗粒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赵昱玮, 司英奇, 李锦锦, 吴荻, 南敏伦, 赫玉芳, 刘一, 曲元
2023, 25(6):  575-579. 
摘要 ( 19 )   PDF (675KB) ( 7 )     
目的: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人参益元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人参益元颗粒中人参、黄芪、炙甘草、白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人参益元颗粒中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采用薄层色谱法建立了益元颗粒中人参、黄芪、炙甘草、白术的定性鉴别方法,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益元颗粒中芍药苷含量测定的方法,具体为采用Alphasil VC-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2%磷酸溶液(17∶8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25 ℃,进样量10 μL。该方法专属性强,芍药苷在23.35~116.74 μg·mL-1(r=0.999 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56%,RSD为1.40%。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法鉴别及HPLC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人参益元颗粒的质量控制。

基于传统煎药工艺的生香附、醋香附和四制香附定性定量方法研究
崔业波, 马晓静, 王丹彧, 马彧
2023, 25(6):  580-585. 
摘要 ( 38 )   PDF (704KB) ( 11 )     
目的:基于传统煎药工艺,建立生香附、醋香附和四制香附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依据传统煎药工艺,制备生香附、醋香附和四制香附挥发油和水煎液。采用薄层色谱(TLC)法,以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为对照,对上述三者的挥发油定性鉴别;以香附对照药材为对照,对上述三者水煎液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生香附、醋香附及四制香附中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在TLC色谱图中,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建立的含量分析法,香附烯酮、α-香附酮分别在0.109~1.088 μg,0.044~0.444 μg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平均回收率依次为102.4%(RSD=1.8%)和102.1%(RSD=1.6%)。同一批香附中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含量呈现生香附>醋香附>四制香附的规律。结论:本方法为生香附、醋香附和四制香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中医中药
八珍汤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贫血的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
常育豪, 王会超, 刘又文
2023, 25(6):  586-591. 
摘要 ( 21 )   PDF (392KB) ( 9 )     
近年来,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作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所面对的主要并发症,围手术期贫血的治疗值得关注。八珍汤是中医治疗气血亏虚的经验名方,长久以来用于治疗各种气血两虚证。八珍汤及其加减方,可有效改善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贫血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与调节神经内分泌因子、影响免疫调节,抑制细胞凋亡,最终促进造血有关。本研究从理论、临床以及实验等方面阐释八珍汤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贫血的研究进展,阐释八珍汤在治疗本病的应用现状并对未来发展方向加以思考。在病证结合原则指导下,以证候研究为突破口,以期揭示八珍汤的综合疗效机制,精准把握其临床应用并提高其疗效。

从肝气论治上腹痛综合征经验浅析
江芝琴, 周文博
2023, 25(6):  592-595. 
摘要 ( 18 )   PDF (380KB) ( 28 )     
上腹痛综合征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以上腹痛或上腹部灼热感为典型临床表现,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根据中医疾病命名特点,将其归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气机郁滞为致病的关键因素,“治胃病不理气非其治也”。周师认为上腹痛综合征虽为脾胃病,却与肝密切相关,“百病皆生于气”,肝调畅一身之气机,若肝失于疏泄,则脾胃运化失司,则病始生。受王泰林三纲辨证思想启发,周师从肝气论治本病,临证时抓住脾胃分治的原则,首辨肝与脾胃的先后顺序,次辨虚实,结合理论基础以及临床辨证用药,详细阐述了病机、治法、方药。周师临床上做到整体联系,辨证论治,分清主次,为广大医者治疗上腹痛综合征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临床医药
Cyclin D1、Ki-67、CK19联合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效能及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徐子森, 阚炳华
2023, 25(6):  596-600. 
摘要 ( 10 )   PDF (323KB) ( 10 )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增殖抗原-67(Ki-67)、细胞角蛋白19(CK19)联合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效能,分析三者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91例PTC患者为PTC组,取同期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52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通过手术获取病变组织,检测Cyclin D1、Ki-67、CK19表达情况,分析三者对PTC的诊断价值。根据PTC患者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分成转移组、非转移组,比较两组病理组织中Cyclin D1、Ki-67、CK19表达情况,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三者与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PTC组Cyclin D1、CK1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52%、85.71%,高于对照组的17.31%、17.31%(P<0.05);PTC组Ki-67>1%占比为93.41%,高于对照组的13.46%(P<0.05)。Cyclin D1、Ki-67、CK19单独诊断PTC的敏感度分别为83.52%、93.41%、85.71%,特异度分别为82.69%、86.54%、82.69%,三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21%、96.15%。转移组的Cyclin D1、CK1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06%、97.06%,高于非转移组的75.44%、78.95%(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clin D1阳性表达会增加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OR:3.446,95%CI:1.041~11.407,P<0.05)。结论: PTC患者的Cyclin D1、Ki-67、CK19阳性表达率较高,三者联合对PTC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其中Cyclin D1阳性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

生化汤加味对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患者的应用效果
马萌, 仝腊娟, 赵虹
2023, 25(6):  601-606. 
摘要 ( 20 )   PDF (360KB) ( 10 )     
目的:观察生化汤加味对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进行药物流产的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探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100例。探究组患者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给药后给予生化汤加味治疗,参照组患者仅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给药。药流前、药流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孕酮(P)、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记录两组患者孕囊排出时间、阴道出血时间、腹痛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出血量;治疗3 d后给予患者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价;复查时,检测两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参数[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博动指数(PI)]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左右卵巢体积;记录两组患者完全流产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药流后,探究组患者性激素相关指标P、FSH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E2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血清HCG、VEGF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sFlt-1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炎症因子IFN-γ、TNF-α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IL-4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探究组患者孕囊排出、阴道出血、腹痛、月经恢复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出血量少于参照组(P<0.05)。探究组患者NR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药流后PSV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RI、PI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子宫内膜厚度、左右卵巢体积大于参照组(P<0.05)。探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完全流产率高于参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患者,生化汤加味治疗可调节机体性激素水平,调节HCG、VEGF、sFlt-1水平,抑制机体炎症,改善卵巢状态及子宫血流,提高临床疗效及完全流产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再灌注手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观察
张沈屹婷, 林乐发, 王道明
2023, 25(6):  607-612. 
摘要 ( 16 )   PDF (382KB) ( 16 )     
目的:探究再灌注手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某中医院收治的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涂抹治疗配合腕关节制动,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再灌注手法。记录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治疗后3周的VAS疼痛评分、腕关节尺偏角度、拇指外展角度,全面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对比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后3周时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值、腕关节尺偏角度、拇指活动度均有所改善(P<0.05),且试验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愈率(32.5%)高于对照组治愈率(7.5%)(P<0.05)。治疗后3周回访,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再灌注手法在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突出,同时在改善疼痛症状、腕关节活动度的远期疗效方面较对照组更为稳定。

管理实践
GHS和二维码标签在医疗机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王恒, 泽碧
2023, 25(6):  613-617. 
摘要 ( 9 )   PDF (657KB) ( 10 )     
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是联合国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推进的统一标准,已被广泛采用。作为国际协议成员国之一,我国正在积极推动GHS在国内的全面实施。使用符合标准的化学品安全标签既是国家行政部门合规管理的要求,也是有效传递化学品安全信息、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有效措施。利用GHS中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可以有效传递化学品的危险特性信息和安全性信息,而利用二维码能够实时、便捷地查阅相关数据和信息并进行数据维护。将GHS与二维码相结合用于医疗机构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可有效提升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医疗机构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效率。本研究通过对GHS的概述,结合医疗机构所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相关特性,对GHS与二维码结合的安全标签在医疗机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思考,以增强医疗机构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高效性和科学性,为广大医患群体提供便捷、高效、规范的安全保障。

基于儿科就业影响因素分析的医学生就业促进策略研究
鲍琳辉, 赵杨
2023, 25(6):  618-621. 
摘要 ( 13 )   PDF (363KB) ( 3 )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儿科就业的意愿及对儿科行业的看法,以期在促进医学生儿科就业的同时为儿科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提供基础。方法:以425名临床以及护理专业的医学生为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与本研究的192名儿科专业学生中,仅有39.1%的学生认为儿科就业前景较好,但仍有90.6%的学生愿意选择儿科就业;在150名护理专业的学生中,有72.7%的学生认为儿科就业前景较好,但仅有32.7%的学生愿意选择儿科就业;在83名其他临床专业的学生中,有47.0%的学生认为儿科就业前景较好,但仅有15.7%的学生愿意选择儿科就业。参与本研究的医学生认为提高薪酬水平、提升从业安全性、促进分级诊疗、减轻工作负荷将促进儿科的就业。结论:为了促进儿科人才的培养,减少儿科人才资源的流失,提高医学生对从事儿科职业的意愿,需从引导学生了解宏观政策、转变全社会对儿科职业的看法等方面入手,培养能适应儿科发展的人才队伍,推动医学生儿科就业。
   
六西格玛管理法在M医院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黄赵君, 邵海亚,
2023, 25(6):  622-626. 
摘要 ( 13 )   PDF (400KB) ( 8 )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在控制医院人力资源成本中的应用,以期通过该管理方法有效控制医院人力资源成本。方法:以M医院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改革为例,应用六西格玛管理中的DMAIC经典模型,即“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步骤,找出导致医院人力资源成本偏高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进行干预;探索该管理方法在医院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找出影响M医院人力资源成本的重要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数据分析,消除过程缺陷和无价值作业,提出降低M医院人力资源成本的改进方案并建立长效管控机制,达到了降低人事费用率的目标。结论:六西格玛管理应用于医院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符合现代化医院管理的要求,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价值,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专栏—医药学教育
“以器官系统为基础,以疾病为中心”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初探
付斌, 徐慧莉, 赵丽莉
2023, 25(6):  627-630. 
摘要 ( 8 )   PDF (297KB) ( 6 )     
当前医学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发展,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近年来,“以器官系统为基础,以疾病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已经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本研究对“以器官系统为基础,以疾病为中心”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进行了初步探讨,强调了培养方案的制定在开展“以器官系统为基础,以疾病为中心”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提出了高等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需要根据时代需求制定培养目标、根据医学教育规律确定课程体系、根据学生学习心理优化培养方式、根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以促进能力提升为导向改进考核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的核心观点。本研究阐述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原则及设计过程,为国内各高等医学院校开展“以器官系统为基础,以疾病为中心”改革过程中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详细可靠的理论依据。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王丽薇, 谢恬
2023, 25(6):  631-635. 
摘要 ( 9 )   PDF (445KB) ( 7 )     
我校在《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的递进式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相结合的多元融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从专业知识技能培养、提问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知识整合等综合能力锻炼、价值情感塑造、数字思维、药学思维与跨学科多元思维构建等多个维度设计组织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并通过多元评价体系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研究对我校《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的经验进行整理总结,以期为本课程的持续优化升级以及高校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基于“理实融通”的《生药学》共建式教学创新模式探索
孔松芝, 蔡鹰
2023, 25(6):  636-640. 
摘要 ( 11 )   PDF (875KB) ( 10 )     
为促进德育与专业理论知识的实践化,有效且持续提升《生药学》课程整体教学质量,我校《生药学》课程组通过优化组合教学方法,互联互通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打造“理实一体化”的共情育人形式,创设自我教育与朋辈教育相协同的思政育人组合,开展全员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构建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体系,探索形成了基于“理实融通”的共建式教学创新模式。该模式通过促进教学迭代优化,重点突破自主学习激励、理论与实践融通、课程思政、考核评价、课程资源建设等问题, 有效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痛点问题,让学生、教师、课程得以共同成长和发展。本研究的创新模式符合新医科背景下对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要求,以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借鉴。

《药用植物学》实验实习过程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吴廷娟, 谢小龙, 罗晓铮, 纪宝玉
2023, 25(6):  641-645. 
摘要 ( 9 )   PDF (363KB) ( 17 )     
《药用植物学》是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包含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三个教学环节,其中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是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验证和巩固。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背景下,为更好地挖掘和实施《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过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探索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观察能力等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专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团队协作精神、环境保护意识和爱国情怀等,我校《药用植物学》课程团队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探索如何通过制定该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挖掘思政元素并融入实验实习教学过程中、合理评价教学效果这三个步骤,来有效开展实施《药用植物学》实验和野外实习环节中的课程思政教学,充分发挥本课程的立德树人功能,为《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过程中的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
朱永红
2023, 25(6):  646-649. 
摘要 ( 13 )   PDF (356KB) ( 5 )     
目的: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19级、2020级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420名学生,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10名学生。对照组实施线下教学,观察组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比两组学生理论与实践测评成绩的优良率,以及对教学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及实践操作考试成绩的优良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2.86%(P<0.05)。结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早期科研思维,还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教学效果。

“1+X证书制度”下高职护理专业群“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任延艳, 荆丽艳
2023, 25(6):  650-653. 
摘要 ( 16 )   PDF (279KB) ( 16 )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为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针对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相互独立、与“1+X证书制度”紧密关联的学分制改革进展缓慢、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我校通过优化完全学分制、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重构课程标准,并开发了“书证合一”的课程资源,课程内容模块化;同时,引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考核标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满足了职业教育的需求,还培养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本研究以“护理康养”专业群为例,介绍我校在1+X证书制度试点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采取的创新措施,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以推动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基于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实证研究
张明悦, 徐彩花, 石学睿, 申采奕, 康迎英, 张哲文, 邢丽娜, 田金徽,
2023, 25(6):  654-660. 
摘要 ( 10 )   PDF (1431KB) ( 7 )     
目的:对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获奖项目进行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广大研究者提供参考。方法:运用Excel 2021、VOS viewer 1.6.18等软件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公示的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对医学类获奖成果的完成单位、完成人员、成果内容等信息绘制可视化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有572项教学成果成功获批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果内容主要包括人才培养、课程思政、学科建设、教育体系改革等,其中医学类成果共有53个,占获奖成果总数的9.27%。53 项医学类获奖成果的第一完成单位分布在 20 个省份(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华东地区;“双一流”建设高校为获得该奖项的主力军;成果内容主要聚焦于人才培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结论:各高校应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与其他高校、社会机构间的合作交流,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自2021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2021, 0(9A): 1-20  
摘要 (1336 PDF (576KB) (1333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系统的政策理解和体会
2019, 21(9): 516-520  
摘要 (570 PDF (1030KB) (624
浅析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依据及作用机制
田毅萍, 高玉林
2020, 22(5): 289-293  
摘要 (494 PDF (378KB) (534
近五年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林慧娜, 叶志英
2020, 22(5): 327-330  
摘要 (278 PDF (360KB) (534
单细胞测序的技术概述
王权, 王铸, 张振, 李晨, 张萌萌, 叶颖江, 王杉, 姜可伟
2020, 22(7): 433-439  
摘要 (462 PDF (357KB) (532
Bland-Altman法在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临床评价中的常见应用问题分析
付央, 蔡瑶
2020, 22(12): 901-905  
摘要 (224 PDF (634KB) (506
柴胡桂枝干姜汤临床应用与认识
黄文忠, 曹红霞
2020, 22(9): 624-626  
摘要 (153 PDF (288KB) (482
金属元素检测技术在药包材常规检测、相容性研究中的应用及探讨
武静文
2020, 22(5): 331-335  
摘要 (348 PDF (348KB) (471
美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系统实施进展
2019, 21(9): 511-515  
摘要 (534 PDF (1000KB) (468
基于VOSviewer冠状病毒中、外文研究主题对比分析
高亚 张俊华 田金徽 王菁 刘依嘉 刘湘国
2020, 22(2): 73-80  
摘要 (344 PDF (2820KB) (442
梨状肌综合征的诊疗进展
李建垒, 曹向阳, 宋永伟
2020, 22(8): 549-552  
摘要 (155 PDF (346KB) (442
基于药品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模式的研究
医药追溯管理委员会
2020, 22(9): 666-668  
摘要 (376 PDF (399KB) (440
工业互联网视角下医用耗材UDI信息化管理实践探讨
奚圆 陈学斌 高敏 张铁山 高海鹏 胡敏露 王剑 安峥
2020, 22(4): 282-288  
摘要 (334 PDF (1362KB) (435
以质量管理为突破的药品智慧监管新尝试——基于贵阳信息化案例分析
杜林林, 梁毅, 周亚娴, 陶浪, 李韬, 李慧强
2020, 22(9): 650-653  
摘要 (369 PDF (402KB) (423
保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现状
李建垒, 曹向阳, 宋永伟
2020, 22(9): 607-610  
摘要 (197 PDF (335KB) (415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中医临床路径应用研究
赵宁侠, 杜晓刚, 宋虎杰, 闫炳苍, 焦文涛, 樊亚妮, 张倩, 郭凯, 高峰, 张宁勃, 刘银侠
2020, 22(5): 305-3090  
摘要 (143 PDF (339KB) (411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对视神经炎患者视力及视野缺损的影响
袁芳 李雪莲
2020, 22(2): 96-99  
摘要 (337 PDF (306KB) (411
复合型右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并文献复习
刘大锐, 李报春
2020, 22(9): 627-630  
摘要 (191 PDF (734KB) (401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西医治疗概况
李建垒, 宋永伟
2020, 22(6): 381-384  
摘要 (209 PDF (333KB) (400
中医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陈小兰, 朱琪
2020, 22(9): 604-606  
摘要 (134 PDF (290KB) (399
互联网医院药物警戒体系中执业药师职责和作用研究——基于上海市执业药师职责管理实践
许海波, 魏骏, 顾维康, 王广平
2022 24(12): 1168-1173
摘要 (157)  (6
动态显色法检测能力验证样品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
肖斯婷, 李雪梅, 曹春然
2023 25(1): 91-95
摘要 (157)  (15
基因治疗:过去、现在和未来
刘国庆, 徐一童, 冼勋德
2023 25(1): 9-12
摘要 (104)  (9
经典名方开心散及其类方中医文献研究概述
殷俊梅, 王偲, 丁侃, 高雅, 杨忠奇
2023 25(4): 416-419
摘要 (104 PDF (390KB) (7
生血宝合剂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血虚肝旺型不寐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潇尹, 赵参军, 闫咏梅, 郑瑾
2023 25(1): 76-80
摘要 (101)  (7
区域一体化背景下FLI+院外仓模型研究
张锋, 闸海涛, 章伟, 刘亚芝, 杜江, 钱锋, 赵晖, 高世垚
2023 25(2): 222-225
摘要 (100 PDF (383KB) (56
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对白癜风患者T细胞亚群及血清ICAM-1、SOD的影响
王晓晓, 李青青
2023 25(1): 71-75
摘要 (95)  (17
不同评价方案对校准品互换性评估的差异研究及对注册技术审评工作的启示
付央, 周帆, 郭丽, 朱奇峰
2022 24(10): 1034-1039
摘要 (86)  (2
环状RNA:从生物发生到医学治疗
蒋凯, 周蓉, 曾晶, 高璐
2023 25(1): 21-27
摘要 (84)  (3
风湿祛痛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内脏脂肪素的影响
王雪玲, 陈小兵, 赵舒平
2022 24(12): 1238-1241
摘要 (81)  (11
抗新冠病毒新药阿兹夫定研究
蒋建东
2022 24(10): 947-948
摘要 (75)  (2
卵巢早衰的治疗新进展
周倩, 卢永超
2023 25(1): 35-38
摘要 (74)  (4
细胞与基因治疗行业发展的国内外差异—基于投融资并购及临床项目视角
董文政
2023 25(1): 13-20
摘要 (73)  (9
中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与建议
李桂桂
2023 25(1): 101-104
摘要 (73)  (10
机器人助力骨科新技术革命
田伟
2022 24(12): 1159-1161
摘要 (71)  (9
新型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梁承远, 赵宇晴, 田蕾, 辛亮, 李京忆, 路琦, 赵倩倩, 李菡
2022 24(10): 949-960
摘要 (67)  (2
西帕依固龈液治疗牙龈炎所致牙龈出血疗效的Meta分析
王瑞芳, 米尔扎提·麦麦提, 刘金文, 陈星, 江红梅, 马璇
2023 25(1): 114-121
摘要 (66)  (6
阿法骨化醇联合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有效性
柳玉兵, 王平
2022 24(10): 988-992
摘要 (64)  (2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同时测定六神曲(炒)中4种黄曲霉毒素
韩凤, 李正刚, 刘丽
2022 24(11): 1138-1141
摘要 (64)  (2
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性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赵旭敏, 刘霞, 王艺臻
2022 24(12): 1199-1203
摘要 (64)  (6
古代经典名方升陷汤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和物质基准指标成分研究
朱慧明, 郝雨欣, 程佳洁, 吴梦冬, 郭若涵, 李康, 贾晨硕, 冯小龙
2022 24(12): 1222-1229
摘要 (63)  (5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六神曲生产全流程追溯监管体系构建
刘国秀, 赵思进, 杨宛君, 俞辰倩, 曾凤萍, 王培杰, 申屠银洪, 吴涛, 倪善林, 郦春锦, 王燕平, 翟华强, 金世元
2023 25(1): 105-109
摘要 (63)  (8
伊布替尼致重度肝损害1例附文献分析
朱鸿斌, 卫延辉, 林晓燕, 何玉卓, 郭学军, 刘正彪
2023 25(1): 110-113
摘要 (63)  (2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精神分裂症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高凤, 高存友, 沈静霞, 班春霞
2023 25(1): 86-90
摘要 (63)  (13
医用耗材供应链(SPD)管理专家共识
秦利荣, 刘军, 孙志坚, 李天庆, 刘洋, 许锋, 冯靖祎, 陈妍妍, 慈云飞, 李晶慧, 孟莎, 阮常红, 陈亚伟, 王宜威, 吴晓东, 徐小林, 余冬兰, 丁贞虎, 肖勇波, 雷舜东, 刘伟军, 鲍宗荣
2023 25(4): 343-354
摘要 (63 PDF (550KB) (35
舌三针结合穴位按摩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言语障碍临床观察
郭凯, 李建军, 张倩, 赵宁侠, 高峰, 刘银侠, 樊亚妮, 焦文涛, 赵利君
2022 24(11): 1084-1088
摘要 (62)  (2
奥拉西坦与胞磷胆碱联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NT-proBNP、MMP-9水平的影响
黄莹, 樊冬梅
2022 24(12): 1211-1216
摘要 (61)  (11
MAH药物警戒体系中外部报告递交质量管理分析与思考
徐建龙, 王广平, 胡骏
2022 24(12): 1162-1167
摘要 (61)  (4
医疗器械使用单元实施UDI的对策研究
易力, 汤京龙, 余新华
2023 25(3): 229-233
摘要 (60 PDF (334KB) (48
心房颤动药物抗凝治疗的研究进展
徐燕, 沈琦博
2022 24(12): 1179-1183
摘要 (57)  (20
元宇宙医学之我见
白春学
2023 25(1): 1-6
摘要 (57)  (10
头颈部创伤患者气道管理的研究进展
梁汉生, 李清月
2023 25(1): 28-34
摘要 (56)  (11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
李朝辉, 周玥, 张婷婷
2022 24(12): 1253-1257
摘要 (55)  (36
蒙脱石散联合脾氨肽口服溶液对慢性腹泻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赵力芳
2022 24(10): 1004-1008
摘要 (54)  (5
微小RNA调控 PD-L1表达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徐洁欢, 陈建林
2023 25(1): 39-44
摘要 (53)  (3
SARS-CoV-2的母婴垂直传播
来翀, 吕炳建, 来茂德, 孙庆荣
2022 24(12): 1174-1178
摘要 (53)  (3
甲氨蝶呤联合ICE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生存分析
李新涛, 申兴勇, 刘爽, 刘逸之
2022 24(12): 1204-1210
摘要 (51)  (8
TNF-α水平及基因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相关性分析
李芝香, 黄英
2023 25(1): 67-70
摘要 (50)  (6
走私牛黄样本鉴定的探讨
冯永刚, 吴愫青, 李忠保
2023 25(1): 96-100
摘要 (50)  (5
美国FDA现代化行动计划简述及启示
杨依晗, 王广平, 王颖
2022 24(10): 1028-1033
摘要 (4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