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等
快速检索
引用检索
图表检索
高级检索
首页
编委会
期刊简介
政策法规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本期目录
2022年 第24卷 第4期
上一期
新药进展
新药导读:注射用司妥昔单抗
李剑
2022, 24(4): 299-299.
摘要
( 166 )
罕见病Castleman病的靶向治疗药物司妥昔单抗
张路, 李剑
2022, 24(4): 300-304.
摘要
( 212 )
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iMCD),是一种可危及生命的罕见血液疾病,临床可表现为白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驱动的全身性炎症症状、多发淋巴结肿大、血细胞减少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注射用司妥昔单抗(商品名:萨温珂/Sylvant)是一种抗IL-6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可阻断人IL-6与IL-6受体相结合,对IL-6产生抑制作用,继而抑制疾病进展。作为临床急需的罕见病治疗药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1年11月30日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批准其进口注册申请,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和人疱疹病毒-8(HHV-8)阴性的多中心型Castleman病(MCD)成年患者。司妥昔单抗是目前临床上唯一经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评价针对iMCD疗效的药物,Ⅰ期/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药具有良好的风险获益比,延展研究也验证了其长期给药的安全性。目前,司妥昔单抗已在全球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多项国内外共识及指南推荐司妥昔单抗可作为iMCD的一线治疗药物,也被推荐用于其他类型Castleman病的治疗,包括中国Castleman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CSCO指南、CDCN共识、NCCN指南、BSH指南等。司妥昔单抗的上市为Castleman病患者提供了治疗选择。鉴于此,本研究基于国内外科学文献、临床试验数据以及指南共识等信息汇总,特将该药的作用机制、研发历程、临床研究结果等进行阐述,以期促进对该药的科学宣传及科学应用,为我国罕见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和用药提供参考。
纳米药物研发的实践与思考
王祉琪, 黄元政, 朱丹丹, 刘潇璇, 梁兴杰,
2022, 24(4): 305-313.
摘要
( 209 )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药物因其靶向、高效、低毒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重大恶性疾病的治疗,并成为当下研究热点。然而,伴随着纳米药物逐步进入临床或临床前研究,对其所涉及的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的关注也日渐增加。当前,国内外对于纳米材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方式尚未达成共识,仍缺乏一个科学和系统的评估体系。鉴于此,“欧盟地平线2020 - SAFE-N-MEDTECH”项目针对当前几个主要的纳米医学研究方向,联合世界各地(欧洲、南美洲和中国)涉及纳米健康医疗领域的相关人员,共同参与研究,期望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纳米健康医疗技术的开放式测试平台,以推动纳米产业的全球化发展。该国际合作项目涉及纳米健康医疗技术的多个领域,如纳米药物和纳米医疗器械等,本课题组依托此国际合作项目开展了针对肿瘤和骨相关疾病的创新纳米药物研发。本研究拟以肿瘤和骨相关疾病的创新纳米药物研发为例,简要阐述纳米药物的优势和特点,以及基于疾病特征的纳米药物研发的方法和思路,以期能给予纳米医疗领域从业人员一定借鉴和帮助。
医药大家谈
强化大数据建设,迈入心血管精准医学新时代
——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强化大数据意识,开展心血管精准医疗
惠汝太
2022, 24(4): 314-318.
摘要
( 55 )
“2022——创新药物发展路径”之药物再定位
杜冠华
2022, 24(4): 319-324.
摘要
( 41 )
专栏:药物再定位
药物再定位的发展历程与进展
王涛, 尚靖
2022, 24(4): 325-333.
摘要
( 96 )
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是新药研发的基本原则。新药研发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药物研发面临疾病系统性及如何控制临床风险等理论和技术上新的瓶颈,新药的投入产出比呈明显下降趋势。药物再定位是针对已获批上市或未上市但成分明确、生物活性已知的药物,探寻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扩大其适用范围的过程。与基于新物质新作用机制的原始创新药物研发相比,药物再定位在资金投入、研发周期和风险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研究结合具体实例,综述药物再定位领域国内外进展情况、相关主要的策略和技术方法,进而对于药物再定位策略的潜在优势领域和我国药物再定位领域的前景及挑战提出思考。
人工智能在药物再定位的应用
陈杨, 陈轶伦, 曾文杰, 廖俊
2022, 24(4): 334-341.
摘要
( 152 )
药物再定位是利用已上市药物或临床研究失败的药物等进行药物新适应证探索的一种方法,因其通过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可解决目前药物研发面临的漫长周期和高昂费用问题,而获得了医药行业的广泛认可。随着医药大数据、计算能力和深度学习算法的巨大进步,人工智能运用于药物再定位在时间和成本方面有明显优势。通过对医药大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和处理,并进一步分析和挖掘,可以有效建立起药物-疾病之间的联系,推动药物再定位的发展。本研究将从药物、疾病以及真实世界数据3个方面对人工智能参与药物再定位的方法进行综述,并进一步探讨其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充分理解人工智能在药物再定位中的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与药物研发融合发展。
中成药上市后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韩立峰, 付志飞, 阮静雅, 张祎, 王涛
2022, 24(4): 342-348.
摘要
( 136 )
中成药是我国中医药的组成部分,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尚存在着中医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质量控制标准亟待规范等问题。中成药质量控制标准能否满足临床需求是影响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各地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及风险评估工作方案的陆续出台,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研究的投入和发展日益加强,影响日益深远。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是以需求为驱动,逐步深入的过程,也是相关法规逐渐健全的过程。中成药质量控制研究是保障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中药市场竞争力的关键。鉴于此,本研究梳理了中成药质量控制研究相关政策背景,从药效和安全性两个维度,并通过分析实际案例,重点分析符合中医药临床特点的中成药质量控制升级策略,探讨中成药上市后质量控制研究成果转化要点,强调应将基础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相结合,旨在为我国中医药卫生体系的发展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专栏:新冠肺炎防控
专家导读:新冠肺炎疫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王式功
2022, 24(4): 349-349.
摘要
( 43 )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
冯虹玫 , 尹立, 孙羽, 苏春芳, 李愉, 王式功,
2022, 24(4): 350-357.
摘要
( 126 )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冬半年疫情更为严重的态势,这与天气气候状况的季节性变化密切相关。基于此,本研究在梳理2020年1月9日至2022年2月28日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分析我国疫情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与2003年急性重症呼吸综合征(SARS)疫情的前期气候背景,同时将新冠肺炎确诊高峰与环境空气温度(以下简称“温度”)展开统计分析,进而对确诊达到峰值的当日温度与当地纬度进行二次函数拟合,并利用国内反弹疫情事件(奥密克戎毒株除外)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次重大疫情发生之前,都出现了“厄尔尼诺”事件,且都突发于暖冬期间,由此产生“温床效应”。据统计,我国(未含港澳台地区)各省会城市疫情达到峰值(拐点)时当日对应温度阈值在5.0~14.8 ℃之间,其中,温度为 9.2 ℃时累加确诊病例数达最多,总体上疫情高发时对应的温度阈值与当地的纬度符合二次函数关系,即高纬度地区疫情发生对应的温度阈值较低,低纬度地区则较高,且该二次函数同样适用于我国2020、2021年冬季反弹疫情。这一方面对国内外其他学者发现各地新冠肺炎疫情与空气温度之关系不一致的现象给出了科学阐释,另一方面可为新冠肺炎疫情反弹气候环境风险预测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效量化表征研究
冯虹玫, 尹立, 张葵, 张思璇, 甘建红, 马盼, 甘亚男, 王式功,
2022, 24(4): 358-365.
摘要
( 120 )
我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举措得到众多国家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评价。如何科学地量化表征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成效成为亟需探究的课题。鉴于此,本研究基于2020年1月9日至2021年12月31日我国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数据,梳理分析了我国及全球疫情的演变特征;基于Logistic函数模拟出我国不同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发展的实际过程,对比了我国(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7个地理分区和国外早期疫情最严重的前10个国家第一波疫情的发病人数增加速率r值;站在疫情拐点与持续时间的角度,探讨了我国早期疫情主高发阶段与2021年多起零散性局地疫情反弹阶段的防控能力;统计分析了我国7个地理分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高峰和其治愈病例高峰的时间差以及患者群体治愈所需时长。结果表明,虽然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发病速率较国外增长快,但由于控制及时、措施得力,所以早期国内疫情持续时间短;且我国2021年反弹疫情的发病日新增峰值病例数与疫情持续时间比值的平均值是我国早期疫情主高发阶段的5.1倍,表明2021年我国对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反弹的防控能力较早期更为成熟、防控成效也更为显著;我国7个地理分区从日新冠肺炎患者确诊病例数达到峰值到治愈病例数达到峰值的时间范围为12~21 d,与国内外报道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所需的时间基本一致。本研究全面量化表征我国早期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成效,旨在为今后更科学有效地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更好地推广抗疫经验和举措提供科学依据。
年龄和CT评分预测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死亡风险:基于A-DROP评分
占丰富, 曾惠清, 黄茂宏, 蔡婧凰, 胡兰, 明泉, 张孝斌
2022, 24(4): 366-374.
摘要
( 200 )
目的:探索研究新冠肺炎住院患者高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旨在区分可能需要加强监护治疗患者,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2家医院确诊为新冠肺炎的3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A-DROP评分系统(年龄:男性≥70岁,女性≥75岁;脱水表现或血尿素氮≥21 mg·dL-1;血氧饱和度≤90%或动脉血氧分压≤60 mmHg;意识障碍;收缩压≤90 mmHg),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A-DROP评分=0)和高风险组(A-DROP评分≥1)。使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来阐明新冠肺炎住院患者高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高风险组住院患者67例(22.19%),低风险组住院患者235例(77.81%)。高风险组患者的年龄和CT评分较低风险组更高,死亡率显著高于低风险组。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当患者的年龄≥68岁,入院时CT评分≥8时,住院死亡风险较高。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8岁(OR为25.31,95%CI:8.99~71.27,P<0.001)和CT评分≥8(OR为2.69,95%CI:1.01~7.21,P=0.048)是新冠肺炎住院患者高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高龄和高CT评分是新冠肺炎住院患者高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
论著
肺部超声联合降钙素原检测对重症肺炎和非重症肺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童燕燕, 刘巨方, 马静, 丁景秀
2022, 24(4): 375-379.
摘要
( 93 )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lung ultrasonography,LUS)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对诊断重症肺炎和非重症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52例(重症肺炎组),以及急诊科收治的非重症肺炎患者97例(非重症肺炎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LUS特征、血清PCT水平,以及LUS联合PCT检测对鉴别重症肺炎和非重症肺炎的临床价值。结果:149例患者中,血清PCT>0.5 ng·mL-1患者93例,其中重症肺炎组患者LUS出现B线>3条、支气管充气征、肺实变、胸膜异常征及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多于非重症肺炎组(P<0.05)。PCT≤0.5 ng·mL-1患者56例,其中重症肺炎组患者LUS出现B线>3条、胸膜下结节个数>3个的发生率高于非重症肺炎组(P<0.05)。ROC曲线下面积显示LUS出现B线>3条联合PCT>0.5 ng·mL-1诊断重症肺炎的准确率最高,其AUC为0.94(0.900~0.980);LUS出现B线≤3条联合PCT≤0.5 ng·mL-1诊断非重症肺炎的准确率最高,其AUC为0.840(0.774~0.906)。结论:LUS联合PCT检测可有效鉴别重症肺炎和非重症肺炎患者,对肺炎患者的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有一定指导意义。
影响子宫肌瘤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官涵
2022, 24(4): 380-383.
摘要
( 77 )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肌瘤发病的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诊断与防治子宫肌瘤提供参考。方法:按照体检时间先后顺序,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未病科体检查出子宫肌瘤的2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体检的252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的体质指数(BMI)、抑郁焦虑情绪、运动时间、腰围、分娩次数、豆制品食用频率等指标予以分析,探讨影响子宫肌瘤患者的发病因素。结果: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BMI指数、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健康女性(P<0.05)。观察组患者在运动时间≥90 min/周、腰围<80 cm、分娩次数≥2次、腹壁脂肪厚度0~20 mm的人数多于对照组健康女性(P<0.05)。结论:运动时间、腰围、分娩次数、抑郁焦虑情绪、BMI指数是影响子宫肌瘤发病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子宫肌瘤的发病风险,应结合个人肥胖程度、情绪波动等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科学的运动计划,合理控制BMI指数、腰围与体重,保持心情愉悦等。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的坏死性肺炎临床分析
王永军, , 李万怡, 王文媛, 王舒颖, 赵启君, 易彬, 刘东海,
2022, 24(4): 384-388.
摘要
( 64 )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相关的坏死性肺炎(NP)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17——2020年收治的30例儿童MP感染相关的NP患儿及同时期30例普通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NP患儿相较于普通肺炎患儿,发热、气促/呼吸困难、肺外并发症及呼吸音减低等临床表现比率、发热时长、氧疗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P患儿血清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沉(ESR)、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明显升高,且CRP以大于100 mg·L-1的患儿较多。76.6%NP患儿合并胸腔积液,胸腔积液中白细胞数、LDH及白蛋白也明显升高。所有NP患儿胸部影像学检查及支气管检查均较重,从症状开始到发现坏死出现的平均时间为(25.7±6.9)d。所有NP患儿均给予抗生素治疗,60%NP患儿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93.3%NP患儿行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20例NP患儿行胸膜腔穿刺术,3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所有NP患儿病灶吸收,预后良好。结论:儿童MP感染相关的NP病程长、病情重,但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
[关键词]
吡嗪酰胺相关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田娜妮, 何青青, 朱琳, 姚杨, 惠娇娇, 梁乐, 白婷, 杨蕊, 李霄
2022, 24(4): 389-392.
摘要
( 100 )
目的:研究吡嗪酰胺用于治疗结核相关疾病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调取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使用吡嗪酰胺片患者的病历资料,利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纳入病例510例,298例发生了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58.4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高尿酸血症组与未发生高尿酸血症组的性别、年龄、体重和用药前血尿酸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较女性发生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高(OR=1.827, 95%CI:1.235~2.704,P<0.05);<60岁的患者较≥60岁的患者易发生高尿酸血症(OR=0.512, 95%CI:0.346~0.758,P<0.05);用药前血尿酸水平282~420 μmol·L-1较用药前血尿酸水平<282 μmol·L-1的患者更易发生高尿酸血症(OR=4.126,95% CI:2.465~6.908,P<0.05)。结论:性别、年龄、用药前血尿酸水平是吡嗪酰胺相关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
综述
四妙勇安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李慧宇, 孙晖, 张爱华, 闫广利, 何录文, 方衡, 孔令昂, 王喜军
2022, 24(4): 393-397.
摘要
( 116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多发生在肢体中、小动脉的血管炎症性闭塞性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肢缺血、发凉、动脉搏动减弱,甚至出现坏疽等,严重则危及生命。因此,有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性疾病,为患者减轻痛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中医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中药方剂四妙勇安汤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确切疗效的古代经典名方。鉴于此,本研究对四妙勇安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相关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梳理,为临床用药、新药创制、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研发等提供参考。
基础研究
网络药理学常见不同富集方法比较研究
#br#
——以当归补血汤治疗贫血为例
王颖, 台安宁, 吴国泰, 邵晶, 王瑞琼, 段海婧, 任远, 杜丽东,
2022, 24(4): 398-405.
摘要
( 65 )
目的:以当归补血汤治疗贫血为例比较常见网络药理学不同富集方法的差异,并对当归补血汤的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为后续网络药理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TCMSP数据库、UniProt数据库、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贫血相关靶点,用在线Venny 2.1.0平台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贫血靶点取交集,用Cytoscape 3.7.1绘制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交集靶点导入STRING蛋白互作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取DC值的2倍中位数得到核心靶点。使用 AutoDock软件对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成分和靶点的结合性。用Metascape数据库、DAVID数据库、Cytoscape软件的GlueGO插件及R语言的“clusterProfiler”程序包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取KEGG通路分析结果前20条信号通路进行比较。结果: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共22个,对应靶点212个,与疾病靶点相交共167个;“DC≥53”的核心靶点43个,PPI网络中排名靠前的靶点AKT1、VEGFA、TP53、IL-6、CASP3、TP53;活性成分MOL000211(白桦脂酸)与各靶点的结合活性均为最优;4个数据库富集的前20条通路中,9条通路是4种方法共有通路,6条通路是3种方法共有通路,8条通路是2种方法共有通路,其余10条通路均为单一方法富集得到的通路。结论:经典方剂当归补血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贫血病症;4种不同富集方法得到的信号通路有重合也存在差异。为提高网络药理学在后续实验研究的指导性,建议多种富集方法联用取交集。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
郑波波, 王新, 岳育民, 王权, 王国荣
2022, 24(4): 406-412.
摘要
( 158 )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并采用分子对接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Pubmed, Embase和CNKI数据库筛选华蟾素注射液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STITCH数据库筛选成分靶点;通过TCGA数据库数据,运用R软件进行结直肠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华蟾素注射液靶基因与结直肠癌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后进行GO、KEGG、PPI分析,并运用Cytoscape 3.6软件筛选Hub基因;AutoDock Vina用于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华蟾素注射液23个成分,共筛选413个靶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TCGA结直肠癌数据差异表达基因5 672个;取交集后共获得75个基因。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 “癌性通路”等;Hub基因包括SRC、STAT3、SIRT1、PTGS2、CDK4、PTK2、ITGB1、CDK2、ITGB2和PTGER4。分子对接实验证实所有Hub基因均与成分存在较低的分子对接能。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实验初步证明华蟾素注射液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通路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临床中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直肠癌提供分子机制层面的客观证据。
中医中药
基于UPLC-Triple TOF-MS/MS和多变量统计分析的瓜蒌皮和瓜蒌籽差异化学成分研究
马维彤, 王宗伟, 闫广利, 孙晖, 温浩, 沈皓然, 王喜军
2022, 24(4): 413-418.
摘要
( 70 )
目的:分析瓜蒌皮和瓜蒌籽的差异化学成分。方法: 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UPLC-Triple TOF-MS/MS)分析技术对同基源瓜蒌皮和瓜蒌籽差异化学成分进行测定。通过二级串联质谱分析,对采集的图谱进行峰匹配、峰对齐、滤噪处理等进行特征峰提取;用主成分分析(PCA)和OPLS-DA分析进行数据处理;根据一级质谱精确质荷比和二级质谱碎片信息,结合软件数据库搜索及相关文献进行成分鉴定。结果:同基源瓜蒌皮和瓜蒌籽化学成分得到有效区别;初步筛选并鉴定出26个差异化学成分,其中20个为共有差异化学成分,并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从瓜蒌皮和瓜蒌籽化学成分差异的角度,可为揭示二者药性、药效差异的物质基础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为瓜蒌皮和瓜蒌籽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油菜花粉药材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徐菲, 马晓静
2022, 24(4): 419-423.
摘要
( 77 )
目的:建立油菜花粉药材定性与定量检测方法,为油菜花粉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油菜花粉对照药材和β-谷甾醇为对照,以硅胶G为固定相,展开剂分别为乙酸乙酯-丁酮-甲醇-水(5∶3∶1∶1),环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9∶2∶0.2),建立黄酮类成分及甾醇类成分的鉴别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使用Sepax BR-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4%磷酸溶液(50∶5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360 nm。以槲皮素(C15H10O7)和山柰素(C15H10O6)的总量计,测定油菜花粉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在薄层色谱鉴别中,供试品分别检出与油菜花粉对照药材及β-谷甾醇对照品相应的斑点;含量测定中,槲皮素在6.45~32.27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山柰素在12.14~60.72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槲皮素平均回收率为102%(RSD=3.3,n=6),山柰素平均回收率97%(RSD=1.4,n=6),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的RSD均不大于2.0%(n=6)。10批油菜花粉中总黄酮含量范围为0.28%~0.38%。结论:建立的油菜花粉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操作简捷,重复性及稳定性良好,可作为油菜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管理与实践
贵阳市居民安全用药现状调查分析
张可人, 杨宁菊
2022, 24(4): 424-428.
摘要
( 125 )
目的:通过调查贵阳市居民对安全用药常识的认知、安全用药行为等情况,了解贵阳市居民自我药疗用药安全现状,旨在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安全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式,对贵阳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有效回收问卷294份,有效回收率98.00%。结果:受访者关于用药常识的平均得分为(6.17±2.81)分(总分为10分);168名受访者(57.14%)表示主要通过零售药店购买药品;249名受访者(84.69%)表示在自行服药前都会阅读药品说明书,但157名受访者(53.40%)对药品有效期和142名受访者(48.30%)对药品不良反应关注相对较少;267名受访者(90.82%)曾不按规定疗程或时间用药;69名受访者(23.47%)参加过用药知识讲座或用药安全教育活动。结论:居民安全用药常识仍有一定欠缺,用药行为存在一定的隐患,应加强对贵阳市居民的健康教育和用药常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安全用药意识,指导居民安全用药行为,提升居民安全用药水平。
医药要闻
药品年度报告管理规定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
2022, 24(4): 429-429.
摘要
( 52 )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发布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
2022, 24(4): 430-430.
摘要
( 58 )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工作
微信公众号
下载中心
UDI电子论文集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须知
投稿须知
审稿要求
更多...
特辑专栏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药物评价
中国医药信息网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网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人口健康平台药学数据中心
中国药学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