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等

快速检索引用检索图表检索高级检索

本期目录

2022年 第24卷 第3期

新药进展
热激诱导新冠病毒RNA聚合酶NSP12降解及抑制病毒复制分子机制研究
那仁满都拉
2022, 24(3):  197-201. 
摘要 ( 261 )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累计确诊病例已近4.88亿例,死亡近610万例。疫情的全球肆虐已持续两年多,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影响,大多数国家的国民健康、经济和生活等诸多方面都遭受了重创。2022年年初,浙江大学那仁满都拉教授团队联合许志宏研究员团队,首次发现相对温和的热激(40 ℃)能显著地诱导新冠病毒(SARS-CoV-2)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又名NSP12)及其突变体的降解,并进一步抑制新冠病毒复制。该研究结果提示,科学合理温度下的热激治疗(热疗)或许能通过降解病毒RNA聚合酶而减少病毒复制,阻止其感染和传播,进一步抑制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恶化。本研究着重从分子机制及潜在应用等方面介绍该研究成果,旨在为热疗后续更广泛、更精准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专家观点
    热激诱导新冠病毒RNA聚合酶NSP12降解及抑制病毒复制分子机制研究
许志宏
2022, 24(3):  202-202. 
摘要 ( 201 )     
热疗(联合化疗、联合放射治疗等)已成为一种临床广泛使用的治疗手段,目前已有如高频热疗机、红外热疗仪等多种热疗仪器,能实现针对特定区域(器官)进行局部性的精准加热。但实际上,热疗的治疗原理尚不清晰,因此在临床实践中热疗处理条件主要是依赖经验法则而非科学理论设计。那仁满都拉教授团队对“热激”有多年研究的积累,发现非源自于正常细胞的“异物分子”和细胞内正常的分子相比,往往对热疗较为敏感。团队首次提出热疗通过特异性降解PML/RARα融合癌蛋白从而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新理论;此后团队尝试性探究热激是否对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通过筛选,发现温和的热激(40 ℃)能显著地诱导新冠病毒RNA聚合酶NSP12降解,并在细胞水平上能够有效降低新冠病毒的复制能力,并且由于NSP12序列相当保守,因此在主要变异病毒株(包含Omicron)中的NSP12对热也一样敏感。热疗作为无创伤、经济简单、易于操作的物理疗法现已广泛用于多种临床疾病的治疗,团队的研究工作为热疗应用于新冠肺炎临床治疗的可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专家观点
Hugues de Thé
2022, 24(3):  203-203. 
摘要 ( 182 )     
浙江大学医学院那仁满都拉教授团队首次证明热激可介导核受体辅阻遏物(NCoRs)聚集,从而降解内源性PML/RARA蛋白及其砷剂耐药突变体。此外,团队还发现热激与三氧化二砷下调PML/RARA蛋白的作用机制不同,在体外具有很好的协同降解作用。基于此,团队设计了一种家庭用药方案,通过与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合作,尝试对3例复发难治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耐药患者(包括1例PML和P/R双突变耐药患者、2例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患者)采用热疗与砷剂的联合疗法进行治疗,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病情并促进了相关治疗指标的改善。这些患者的临床数据强烈证明热疗与砷剂联合对传统疗法无效的APL砷剂耐药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潜力。该团队所报道的研究结果以及提出的概念可以为进一步研究热疗诱导融合癌蛋白降解铺平道路,尤其是因分子量较大而易于错误折叠及聚集的或与辅阻遏物相关的融合癌蛋白降解。这些令人兴奋的研究再次强调了热激是如何意想不到地开启了全新的生物学或临床研究的方向。
专栏:精准医疗
“2022—精准医疗创新发展”之专家访谈
申卫星
2022, 24(3):  204-205. 
摘要 ( 81 )     
单细胞测序在神经精神疾病研究及未来精准诊疗中的应用
张晓琳, 王卫娣, 周子凯
2022, 24(3):  211-218. 
摘要 ( 346 )     
大多数神经精神疾病的病因复杂,病理机制研究难度大,相应药物或疗法的研发进展十分有限,因此在诊断及治疗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这一困境部分可归结于大脑各区域中细胞类型的多样性和高度异质性。以往对于神经精神疾病的研究主要基于解剖学、组织学、神经电生理或在细胞群体水平进行的传统测序等技术,无法在细胞亚型或单细胞水平开展转录组分析,从而鉴定神经细胞在各种神经精神疾病中的病理性改变。近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该领域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可以测定单个细胞的基因表达图谱,从而可能鉴定出新的疾病关联细胞亚型,同时可以在同一疾病条件下比较各个细胞亚群的数目变化及各亚群内转录组水平的改变,从而有力推动了神经精神疾病发病机制的探索、疾病分型的重新定义、治疗新靶点的发现。本研究从阿尔兹海默症等几种重要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角度,对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该技术体系在未来精准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述评
雷公藤基因组及其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途径解析
高伟,
2022, 24(3):  219-221. 
摘要 ( 339 )     
近年来,中药雷公藤因富含多种活性成分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二萜类成分雷公藤甲素因其显著的抗癌活性更是成为研究新热点。在黄璐琦院士的指导下,本课题组致力于雷公藤的基因组学研究,并结合代谢组、转录组数据,克隆鉴定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途径上的关键酶基因,解析其关键生源途径,并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在酵母中重构相关中间体的代谢途径,实现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途径关键中间体的异源合成。该研究成果对于发掘和保护我国中药基因资源及其活性成分的合成生物学生产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并荣获“2020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论著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复方益肾利石颗粒的成型工艺
覃新华, 戴薇萍, 胡传义
2022, 24(3):  222-228. 
摘要 ( 124 )     
目的: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筛选复方益肾利石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 以成型率、吸湿性、流动性和溶化性为评价指标,采用手工湿法制粒,考察辅料用量、润湿剂用量及浓度等影响颗粒剂成型的关键因素水平。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成型率、水分、吸湿性、溶化性、休止角、卡尔系数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对辅料比(麦芽糊精占总辅料量的百分比)、药辅比(辅料量占总制剂处方的百分比)和乙醇含量(润湿剂浓度)等成型参数进行考察。结果: 根据综合评分结果,优选得到复方益肾利石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为:辅料比60%,药辅比30%,乙醇浓度24%。3批验证得综合评分平均值为78.96,理论预测值为74.37,偏差率为2.99%,结果与预测值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结论: 优化的最佳成型工艺稳定、可行,且得率高,重复性好,为院内制剂复方益肾利石颗粒剂制备工艺的确定及生产条件的控制提供了依据。

S-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研究
俞海珍, 唐照青, 陈小凤, 艾素贞
2022, 24(3):  229-233. 
摘要 ( 112 )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使用S-腺苷蛋氨酸(S-adenosyl methionine, SAMe)联合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S-腺苷蛋氨酸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与治疗后2周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52%,高于对照组的69.0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IL-17、总胆汁酸(TBA)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试验组降低程度均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清TGF-β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试验组的剖宫产率、早产率、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使用S-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可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祛风宣肺健脾法配合氯雷他定糖浆口服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风邪犯肺证的临床疗效评价
李双林
2022, 24(3):  234-237. 
摘要 ( 176 )     
目的:探究祛风宣肺健脾法配合氯雷他定糖浆口服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风邪犯肺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92例过敏性咳嗽风邪犯肺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糖浆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祛风宣肺健脾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疗效、咳嗽症状评分、临床指标恢复时间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95.65%(44/46),高于对照组的82.61%(38/46)(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咳嗽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5(IL-5)、白介素-6(IL-6)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祛风宣肺健脾法配合氯雷他定糖浆口服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风邪犯肺证,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咳嗽症状,缩减临床恢复时间,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多元化治疗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贾建真, 尤路, 赵亮, 洪登攀, 万小雪
2022, 24(3):  238-241. 
摘要 ( 95 )     
目的:观察多元化治疗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38例持续植物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9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吸入、针刺、电针、按摩、感官刺激、运动疗法;对照组给予电针、感官刺激、运动疗法;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脑电图(EGG)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EGG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42%,高于对照组(42.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生活质量。

耳背放血配合耳穴压丸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血清CRP、IgG、IgM水平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俞一丹, 徐明, 万庆华
2022, 24(3):  242-247. 
摘要 ( 262 )     
目的:探讨耳背放血配合耳穴压丸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口服洛芬待因缓释片、甲钴胺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耳背放血配合耳穴压丸疗法,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IgG、IgM水平的变化,以及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表(SF-MPQ)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F-MPQ量表中PRI、VAS、PP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患者PSQI各维度评分和总分降低均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IgG、IgM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77.5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背放血配合耳穴压丸疗法能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血清CRP、IgG、IgM水平,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疗效。

综述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周围神经病变研究概况
于亚男, 常洁文, 米亚儒, 邓荷萍
2022, 24(3):  248-252. 
摘要 ( 126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技术,对许多疾病具有早发现早治疗的优势。近年来,国内外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估各种类型的周围神经病变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包括内分泌系统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神经病变、神经卡压性疾病、莫顿神经瘤、视神经炎、特发性颅内高压、偏头痛患者视神经病变以及尺神经滑脱、慢性腰腿疼痛、麻风患者的神经病变等,证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评估外周神经损伤方面研究广泛。本研究归纳总结近年来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概况,以期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的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梅灵月, 黄利坚
2022, 24(3):  253-257. 
摘要 ( 159 )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具有免疫调节、抗病毒、抗肿瘤、抗纤维化等作用的一类糖蛋白,临床上已被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疾病,干扰素在其治疗、远期预后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然而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常伴随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疗程完成等。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中医药能够减轻、防治干扰素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增加疗效,其简便易取,适应证广,疗效确切。本研究概述中医药在干扰素治疗中的干预方法,从中药内服及中医外治两个方面进行文献分析,对内服常用方药及加减、中医外治的各种方法及各自优缺点进行归纳,为使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更好地“增效减毒”提供参考,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中医中药
中药生姜的临方炮制及其精准用药分析
康冰亚a, 张辉a, 董鹏永b, 张璐a, 朱晓丽a, 陈天朝a,
2022, 24(3):  258-262. 
摘要 ( 261 )     
目的:以生姜为研究载体,分析中药生姜的临方炮制品种姜炭及煨姜在临床上的精准用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国内外相关文献数据库,整理生姜及其临方炮制品的相关文献,并从炮制方法、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及临床精准用药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分析。结果:生姜、姜炭及煨姜经不同方法炮制后,主要药效成分挥发油及姜辣素成分差异较大,如生姜、姜炭挥发油中姜烯含量分别为22.59%和29.13%。不同学者采用相同提取方法所得的主要药效成分含量差异亦较大,如姜炭姜辣素中的6-姜酚含量检测值分别为4.75 mg·g-1和0.90 mg·g-1。化学成分含量差异决定了药理作用的不同,进而影响临床疗效。结论:临方炮制方法有必要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标准的临方炮制品种可弥补常规炮制品种的单一,满足临床用药的需求。

近10年神阙穴隔盐灸临床研究进展及文献分析
周如意, 张丽娜, 叶森林, 张弘
2022, 24(3):  263-267. 
摘要 ( 237 )     
目的:通过检索近10年有关神阙穴隔盐灸的临床研究文献,总结神阙穴隔盐灸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2011—2020年发表的关于神阙穴隔盐灸临床研究的文献资料,对神阙穴隔盐灸的临床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梳理。结果:根据上述检索方法共检索到98篇神阙穴隔盐灸相关文献,从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神阙穴隔盐灸的临床研究文献共49篇,涉及35个病种;其中内科疾病的研究最多(共21篇),占总纳入文献的42.86%,且主要为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其次为妇科疾病(文献数9篇),其余依次为其他疾病、儿科疾病、骨科疾病、皮肤科疾病。结论:神阙穴隔盐灸具有广泛的适应证,主要以治疗阴证、虚证、寒证为主,且不良反应少见。但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治疗疾病上,对于预防疾病、强身保健方面的研究极少,同时在作用机制方面的探讨也较为少见,因此需要在预防、保健以及现代作用机理等方面对神阙穴隔盐灸进行进一步深入探究。

清热化瘀法治疗不同时期小儿肺炎喘嗽临证经验
范海婷, 杨一民
2022, 24(3):  268-271. 
摘要 ( 139 )     
肺炎喘嗽作为小儿常见病,发病较急,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气喘,以及咯痰痰鸣为主要特征,病机关键责之肺气郁闭,主要治法为宣肺开闭,化痰平喘,但临床诊疗中单独使用此法疗效差强人意。近年来诸多医家提出,“瘀证”贯穿小儿肺炎喘嗽发病全过程,并认为在其基础治则中应适当佐以化瘀,可加速病情恢复。本研究通过临床实践及查阅相关医案,发现采用清热化瘀法治疗热邪所致小儿肺炎喘嗽,临床疗效较好。鉴于此,本研究基于肺炎喘嗽不同时期热邪致瘀特点,结合临床上采用清热化瘀法治疗不同时期小儿肺炎喘嗽典型案例,按照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探讨小儿肺炎喘嗽治疗各期佐以清热化瘀法的必要性及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诊疗小儿肺炎喘嗽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管理与实践
2001—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相关学科基础研究情况分析
李静茹, 秦维龙, 马秀兰, 张颖, 曾琳, 马建萍, 艾合买提
2022, 24(3):  272-279. 
摘要 ( 128 )     
目的:通过分析2001—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中医药防治艾滋病领域研究项目情况,探讨获资助中医药学科艾滋病研究项目的概况及发展趋势,为中医药学领域科研工作者申报项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丁香通网站和海研网,查询2001—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中医学、中药学和中西医结合领域的艾滋病研究项目,对项目批准年度、学科领域、资助类别以及依托单位等内容进行统计归纳分析。结果:2001—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立项资助累计84项,资助总金额达2 960.8万元,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5项共计739万元,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9项共计1 117万元,面上项目26项共计1 064万元,其他项目4项共计40.8万元。分支学科获资助项目数位居前3位的分别为H2902(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13项、H2813(中药抗病毒与感染药理)12项和H2708(中医内科)12项。其中获得资助最多者为河南中医药大学(13项);研究指标多为中医证候;研究对象以艾滋病患者最多;多开展抗HIV-1活性及有效成分研究,主要围绕免疫调控机制展开。结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中医药防治艾滋病领域研究项目资助力度大,但各地区发展不均,应从多个不同方向积极申报研究项目,开展交叉学科领域研究。

2021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不合格化妆品问题分析
陈晓, 陈何靖, 任菲菲, 李晶平, 幸宗驹, 吴愫青
2022, 24(3):  280-285. 
摘要 ( 131 )     
目的: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了解2021年国内化妆品产品质量现状,掌握化妆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点,为监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1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的不合格化妆品信息,采用SPSS软件转化成结构化数据,分析不合格产品的产品类别、产地、抽样场所、不合格类型等信息,总结不合格化妆品的问题现状。结果:染发类、防晒类、彩妆类等特殊用途化妆品的标签标识问题最为突出,面膜类、保湿类等普通化妆品更易出现微生物超标问题,激素、抗感染类组分、西咪替丁等药物的非法添加现象仍较严峻。结论:建议监管部门完善化妆品监督抽检程序,创新标准研发与监管方式;企业应关注法规与经济发展;持续做好化妆品质量安全风险的监测、预警、处 置、反馈。

2018—2020年某院Ⅱ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性分析
田璞玉, 华素
2022, 24(3):  286-290. 
摘要 ( 140 )     
目的:统计分析某院2018—2020年Ⅱ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状况,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合理性的重视程度。方法:以所选抗菌药物种类、用药时机和给药疗程为重点考评因素,随机抽调某院2018—2020年Ⅱ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731份病例资料进行点评。结果:731例Ⅱ类切口手术全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多以头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为主,二联用药主要见于子宫全切除术、输卵管部分切除术以及子宫肌瘤切除术等妇科手术;用药时机除耳鼻喉科手术术前大于60 min用药外,其余大部分都符合规定;妇科子宫全切除术、耳鼻喉科扁桃体切除术、外科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等围手术期用药疗程相对较长,大多在3~7 d。结论:该院Ⅱ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存在选择广谱抗菌药物、用药时机不当、用药疗程过长等不合理使用问题。医疗机构应提高对Ⅱ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重视。

在高职助产学生中开展《导乐技术》情景实训的应用体会
徐洁欢, 李耀军, 廉萍, 向琳, 叶枫, 阳成英
2022, 24(3):  291-295. 
摘要 ( 112 )     
目的:当前导乐师培训对象主要为医院的助产士、护士、医生及妇幼保健工作者,而在高职助产学生中开展系统的《导乐技术》实训课的院校暂且不多。针对临床工作中导乐师的岗位需求,在高职助产学生中开展《导乐技术》情景实训教学的研究。方法:组建团队,进行实训室建设,并设计标准,编写《导乐技术》教材,同时建立在线资源库,采用融入助产临床情景的导乐实训教学与综合实训考核,对学生进行考核及实训效果的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表明,开展《导乐技术》情景实训,利于增加助产学生的职业认同,提高学生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结论:在高职助产学生中开展《导乐技术》情景实训教学,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临床综合操作技能,值得在其他院校推广。

医药要闻
《国家药品抽检年报(2021)》发布
《中国医药导刊》编辑部
2022, 24(3):  296-297. 
摘要 ( 89 )     
2021年度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审批情况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
2022, 24(3):  298-298. 
摘要 ( 56 )     

微信公众号

特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