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等

快速检索引用检索图表检索高级检索

本期目录

2022年 第24卷 第2期

医药大家谈
2022年版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全球策略解析
何权瀛
2022, 24(2):  111-115. 
摘要 ( 112 )     
专栏:miRNA策略
导读:生物学视角看待中药未来发展
黄伟达
2022, 24(2):  116-117. 
摘要 ( 110 )     
基于miRNA的中药药效量化策略
黄伟达, 王宗海
2022, 24(2):  118-121. 
摘要 ( 122 )     
中药是动植物共进化的产物。中药中的天然产物绝大部分是人体基因表达的调节剂,这些天然产物主要通过综合协同效应和组合效应等多种模式影响和调节人体各器官的基因表达谱,进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因此,人体基因活动的变化可以量化中药药效。但由于人体的基因调控呈网络结构,且中药中所含天然产物高度复杂,对人体基因活动的表征势必需要多指标体系。本研究从进化生物学视角,基于可操作性,综合分析认为miRNA是目前最适合用来表征人体基因活动状况的生物标志物,通过“三步走”策略,构建中药药效量化的“Q-marker”体系,以期为实现中药药效量化,用天然产物作为“Q-marker”全面质控中药提供新的思路,为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推进起到建设性作用。

miRNA药物的发展前景
徐博扬, 胡长龙
2022, 24(2):  122-126. 
摘要 ( 102 )     
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RNA(ncRNA),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内源性基因表达。miRNA通过直接或间接上调或下调靶标mRNA的表达,几乎参与体内所有生理和病理过程。miRNA具有易于化学合成和修饰的优点,使其成为具有巨大治疗潜力的主要非编码RNA。本研究梳理miRNA类似物和抑制剂在癌症、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领域的的治疗靶点及作用机制,总结miRNA类似物和抑制剂的临床试验进展及优势,讨论miRNA药物治疗的机制、进展和存在的RNA稳定性和递送瓶颈问题及解决方案。尽管目前miRNA药物的发展尚存在一些挑战,但miRNA仍然是制药业中前景光明的靶标。

miRNA标志物在临床检测的应用
王火强, 王奕然
2022, 24(2):  127-130. 
摘要 ( 94 )     
自miRNA被发现以来,miRNA 已被确认为与正常生理和疾病发病机制相关的复杂生物过程中的关键调控因子。miRNAs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方式识别和结合特定的mRNA来激活、降解或干扰其翻译, 在转录后水平对相关基因的表达起正调控和负调控的双重作用。miRNA在血清中稳定存在,通过对血清miRNA进行定量检测分析,能够在癌症的早期实现较准确判断,具有较高灵敏度。监测miRNA标志物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是其作为肿瘤诊断、预后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的基础。miRNA标志物在早期癌症的诊断、心脑血管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监测和治疗药物的伴随诊断等领域,具有极大优势。同时,现有基于PCR方法的miRNA检测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随着技术的进步必将得到解决。鉴于此,本研究归纳了miRNA作为临床诊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和配套的支持系统,以期为其尽早纳入常规诊断技术提供参考。

论著
尿液非极性代谢物中筛选结直肠癌诊断与化疗毒性标志物
林泽帅, 晏涛, 陈佳妮a, 姚厚山b, 陈伟a, 张凤a, 李明明a, 姚佳, 陈万生a
2022, 24(2):  131-139. 
摘要 ( 117 )     
目的:从结直肠癌(CRC)患者尿液中的内源性代谢物,寻找潜在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和卡培他滨相关不良反应(CRAE)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的方法,分析148例CRC患者和50例非肿瘤对照者的尿液代谢谱。对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建立CRC预测模型。结果:CRC潜在诊断标志物包括3-Hexenedioic acid、Salicylic acid、(R)-Athanagrandione、PC (15∶0/20∶4)和(9E,11E)-Octadecadienoic等与脂类代谢相关的非极性代谢物。ROC曲线显示训练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980(95% CI:0.949-0.999),敏感度98.4%,特异度92.6%;测试集的AUC为1(95% CI:1-1),敏感度98.6%,特异度100%。(R)-Athanagrandione和Salicylic acid联合预测腹泻时,AUC为0.773(95% CI:0.617-0.921),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68.2%。结论:尿液中非极性代谢标志物模型在CRC的早期诊断和CRAE的预测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华蟾素注射液联合5-氟尿嘧啶对大肠癌LoVo细胞粘附侵袭能力的影响
陈映文, 廖泳欣, 林敏, 赖欣倩, 耿燚
2022, 24(2):  140-143. 
摘要 ( 139 )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于大肠癌LoVo细胞粘附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实验目的将大肠癌LoVo细胞划分为如下4组:空白对照组、5-Fu组、华蟾素组、5-Fu+华蟾素组。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粘附能力,通过Transwell小室法对细胞侵袭能力加以检验。结果:通过测定各组在450 nm波长处的吸光值(OD450值)得到:5-Fu+华蟾素组的OD450值低于其余3组,5-Fu组的OD450值低于对照组和华蟾素组,华蟾素组的OD450值低于对照组(P<0.01);通过测定各组细胞侵袭个数得出:5-Fu+华蟾素组LoVo细胞侵袭细胞数目低于其余三组,5-Fu组LoVo细胞侵袭细胞数目低于对照组和华蟾素组,华蟾素组LoVo细胞侵袭细胞数目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5-Fu+华蟾素可以有效抑制大肠癌LoVo细胞的粘附侵袭能力,联合用药较单药使用效果更显著,但是常规化疗治疗手段优于单独使用华蟾素。

超声引导下改良“一步法”穿刺置管引流在盆腔脓肿治疗中的应用
周桂坤, 李想
2022, 24(2):  144-147. 
摘要 ( 139 )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改良“一步法”经腹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盆腔脓肿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外科开腹术后并发盆腔脓肿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一步法”穿刺置管引流患者28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一次穿刺成功,治愈28例,治愈率100%,拔管时间7~20 d,平均(12.04±3.39)d。术后并发腹痛2例,引流管脱落1例,无一例出现出血、肠瘘、感染加重、死亡等。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一步法”经腹穿刺置管引流是治疗盆腔脓肿的一种创伤小、有效、安全的方法。

匹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王要鑫, 刘洁云, 秦雷, 李勇, 孟照娜
2022, 24(2):  148-151. 
摘要 ( 60 )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2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于PCI术前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选用匹伐他汀每日2 mg 口服),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20 mg每日3次,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1)及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ET-1、hs-CRP水平则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术前给予匹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可以更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性较好。

行为矫正联合哌罗匹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泌乳素水平、体重的影响
冒海瀛, 周争轶, 杨建军
2022, 24(2):  152-155. 
摘要 ( 138 )     
目的:探讨行为矫正联合哌罗匹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催乳素、体重的影响。方法:将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1)给予哌罗匹隆治疗,治疗组(n=31)在此基础上给予行为矫正治疗,包括生活自理、社会生活及社交能力训练,持续3个月。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患者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方面的变化,检测患者泌乳素及体重变化,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PANSS总分减分率较干预1个月后增加,且治疗组PANSS总分减分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3个月后,治疗组PSP评分、TESS评分较干预前均改善,且干预3个月后治疗组PSP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TE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干预1、3个月两组患者泌乳素水平、体重组内及组间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哌罗匹隆治疗基础上引入行为矫正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对泌乳素水平和体重影响较小。

中医中药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和网络药理学的升麻蜜炙前后化学成分及潜在活性差异分析
焦广洋, 范香成, 郭淑婷, 庄婧妍, 闻韬, 黄豆豆, 孙连娜, 庞涛, 张凤, 陈万生,
2022, 24(2):  156-163. 
摘要 ( 69 )     
目的:分析升麻蜜炙前后的化学成分差异,并初步探讨蜜炙对升麻潜在药理活性的影响;方法:以辽宁产升麻为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技术对5批生品及其蜜炙品进行质谱数据采集,原始数据经过MS-DIAL软件处理后,通过Metaboanalyst网站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并鉴定升麻蜜炙前后的差异化学成分,并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显著差异成分的相关靶点及通路,探究其功效存在差异的机制。结果:筛选并鉴定出15种差异成分,包括三萜类成分8种,色原酮类成分2种,酚酸类成分2种,脂肪酸类成分3种;热图分析发现Sinapic acid、Palmitic acid、Cimicifugoside H-1、Linoeic acid、Cimicidanol、Cimidahurine、Cimicifugic acid E、Visnagin、Cimiacerogenin B等9种成分在生品中的相对含量较高,其余6种成分如Cimigenol-3-one、26-Deoxycimicifugoside等在蜜炙品中相对含量较高;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生品含量较高的成分富集到的通路主要与调节神经系统、调节免疫、调节内分泌系统等相关,而Cimicifugic acid E、Sinapic acid等成分可能为生品的关键活性成分;蜜炙品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与调节消化系统、调节脂质代谢等相关,这与升麻生品及其蜜炙品的临床应用范围相一致,而Lauric acid、26-Deoxyactein等可能为蜜炙品的关键活性成分。结论:该研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及网络药理学技术初步明确了升麻蜜炙前后的化学成分及潜在活性差异,为阐明升麻蜜炙前后物质基础的变化及潜在活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基于转录组学的中药药理机制分析方法及其在金花清感颗粒药理机制研究的应用
李沐, 李一平, 宿晓云, 邢绍良, 许彤
2022, 24(2):  164-1696. 
摘要 ( 115 )     
目的:结合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提出一种中药药理机制分析方法,并以金花清感颗粒为例探究其发挥药效作用的关键机制。方法:对中药作用于细胞系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获得中药作用转录组表达谱;设计一种基于基因共表达网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即依次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识别、药效作用相似化合物的筛选、基因共表达网络的构建、基因模块的识别、GO富集分析、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HUB基因的识别、HUB基因的验证。利用以上方法分析金花清感颗粒的药理机制。结果和结论:通过该方法发现金花清感颗粒对于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具有治疗作用,且对病毒感染后血小板脱颗粒、血液高凝状态引起的多器官氧化应激损伤具有潜在的治疗修复作用,为进一步阐明金花清感颗粒的作用提供了证据。该方法适用于大多数中药药理机制的分析,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方法学支撑。

AECOP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肺功能、血气指标、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
刘丽丽
2022, 24(2):  170-173. 
摘要 ( 62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肺功能、血气指标、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5例AECOPD患者资料,根据中医证型不同分为肺肾两虚组(31例)、痰浊阻肺组(24例)、痰瘀阻肺组(20例)、痰热壅肺组(50例)。比较各组患者病程、肺功能、血气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各组患者病程由长至短排序依次为肺肾两虚组、痰瘀阻肺组、痰热壅肺组、痰浊阻肺组;与痰浊阻肺组、痰热壅肺组比,痰瘀阻肺组、肺肾两虚组的第1s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第1s用力呼气的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氧分压(PO2)水平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CO2)水平升高(P<0.05);与痰热壅肺组比,痰浊阻肺组、痰瘀阻肺组、肺肾两虚组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降低(P<0.05)。结论:AECOPD的发病进展过程为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肾两虚证,且其与肺功能、血气指标、炎性因子水平等客观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以上指标可在中医证型判定中发挥重要的临床意义。

检验检测
扶正解毒颗粒的提取工艺研究
朱志坤, 王飘, 郭媛媛, 杨唯, 陈凌云, 康绍建
2022, 24(2):  174-178. 
摘要 ( 37 )     
目的:优选扶正解毒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期为扶正解毒颗粒医疗机构制剂申报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建立芍药苷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05 mol·L-1磷酸二氢钾(21∶79),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 ℃。利用HPLC法测定提取液中芍药苷的含量,并作为提取液考察指标。以干膏得率、芍药苷转移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考察加水倍数、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确定扶正解毒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扶正解毒颗粒正交设计试验考察因素中,加水倍数对综合评分影响最大,其次是提取时间、煎煮次数。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煎煮3次,每次加10倍量水,煎煮2 h。结论:扶正解毒颗粒提取工艺稳定有效,质量可控。

麸炒木香炮制标准研究
谭洪泉, 马彧, 赵磊,
2022, 24(2):  179-183. 
摘要 ( 151 )     
目的:对经麸炒木香炮制的不同批次的中药材木香进行实验研究,测定不同批次和不同麸炒条件下木香药材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确定一种合理可行且较为优质的炮制工艺,为建立麸炒木香的炮制标准及木香麸炒品的生产提供参考。 方法:对麸炒木香进行薄层层析法(TLC)鉴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两种主要成分——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进行含量测定。 结果:不同的麸炒木香炮制方法直接影响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木香药材与麸皮投药比在10∶1~6.6∶1范围内可行,其中,投药比为6.6∶1时各项成分含量较高;炒药时间在6~8 min为宜,其中,麸炒6 min时木香烃内酯的含量较高,麸炒8 min时去氢木香内酯含量较高。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炮制工艺简单可行、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控制麸炒木香的质量。

管理与实践
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物用药趋势分析与合理性评价
代文婷, 刘建军
2022, 24(2):  184-188. 
摘要 ( 87 )     
目的:分析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物的用药趋势并进行合理性评价,为癌痛规范化治疗、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从药品的消耗量、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以及药品排序比(B/A)等方面对我院2018—2020年麻醉性镇痛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我院用于癌痛治疗的麻醉性镇痛药中,强阿片类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40 mg、羟考酮缓释片10 mg、芬太尼透皮贴剂在消耗量、销耗金额、DDDs、DDC方面排序始终位居前列,吗啡缓释片略后,芬太尼、瑞芬太尼针、舒芬太尼针、哌替啶针排序较为靠后。结论:通过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创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后续仍需加强癌痛规范化治疗和麻醉性镇痛药合理使用方面的培训和用药指导,促进麻醉性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

临床研究协调员在药物临床试验实施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及对策
曾田荷, 贺宝霞, 程月芳, 任红艳, 白永涛, 吴继莲, 许杉
2022, 24(2):  189-192. 
摘要 ( 208 )     
临床研究协调员(CRC)作为临床试验的重要参与者,其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直接影响临床试验质量。本研究基于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工作经验,总结了在临床试验实施中CRC人员资质与职责分工、数据记录、文档管理、药品管理、生物样本管理、受试者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质量控制常见问题。我国CRC尚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行业标准缺乏、能力参差不齐等缺陷,临床研究机构和申办方均应采取质量应对措施,进一步保证临床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和规范性。建议建立机构现场管理组织(SMO)优选制度、CRC准入及培训制度,建设临床试验信息化平台,加强质量控制及受试者保护。

新《药品管理法》实施后河北省药品经营许可证换证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刘卫平, 魏莉
2022, 24(2):  193-196. 
摘要 ( 107 )     
目的:分析新《药品管理法》实施后河北省药品经营许可证换证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为药品监管部门检查及药品经营企业完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020年河北省276家次药品批发企业现场检查中发现的缺陷项目进行统计,分析企业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结果与结论:现场检查共发现3 259条缺陷项,主要集中在储存与养护(20.59%)、设施与设备(19.48%)、人员与培训(14.02%)、收货与验收(8.75%)、质量管理体系(7.5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7.18%)6个方面。企业应重视管理药品质量风险,突出企业为药品质量责任主体,确保药品质量。监管部门要深入贯彻实施新《药品管理法》,积极打造专业化、高素质的检查员队伍,督促企业经营全过程持续符合法定要求。


过刊浏览

微信公众号

特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