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等

快速检索引用检索图表检索高级检索

本期目录

2022年 第24卷 第7期

专家共识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龙文杰, 谢雁鸣, 张俊华, 高蕊, 元唯安, 叶小汉, 冼绍祥, 吴辉, 凌燕, 唐雅琴, 汤慧敏, 杨忠奇
2022, 24(7):  633-636. 
摘要 ( 68 )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临床上的高危疾病,也是常见病和高发病,给全社会带来沉重的公共卫生负担和经济负担,其防治刻不容缓。中医学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胸痹心痛”范畴。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表明,中成药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防、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5652)是由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原研品种,主要成分为三七中提取的三七总皂苷,分别收录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广泛用于治疗视网膜病变、脑梗死、冠心病等,尤其是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指导其临床合理使用,提高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水平,中国药学会中药临床评价专业委员会邀请来自全国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对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基本信息、药理作用、临床研究等进行系统性梳理回顾与总结,讨论并起草了《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专栏:药物警戒
药品全生命周期药物警戒体系研究与思考
王广平
2022, 24(7):  637-642. 
摘要 ( 127 )     
当前,药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转变和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对药品监管流程和监管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思维和数据赋能,以适应药品监管新变化、新趋势和新布局。药品全生命周期药物警戒体系是我国《“十四五”国家药品安全及促进高质量发展规划》《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的制度要求,也是国际互认协议中重要制度之一。基于对我国药品全生命周期药物警戒体系的法律政策背景、建设现状和国际互认合规协议等的分析,本研究探讨了药品全生命周期药物警戒的系统思想、业务流程和相关制度文件等,重点分析了药品全生命周期药物警戒体系的霍尔(Hall)三维结构建设框架,并提出了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协调机制和质量受权人等相关的制度安排,以期为药品全生命周期药物警戒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省级药物警戒科学决策支持能力分析
徐建龙, 李璠, 阳剑, 王广平
2022, 24(7):  643-649. 
摘要 ( 31 )     
药物警戒体系和能力建设,是国家和省级药品安全“十四五”规划主要任务之一。药物警戒与检查、检验、监管科学研究已成为地方药品监管技术支撑力量,需要提升省级药物警戒在风险防控、安全形势研判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科学决策能力。基于对省级药物警戒相关的制度文件、监测评价职能、资源现状等分析,本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分析了省级药品安全“十四五”规划中药物警戒体系、药物警戒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和风险防控体系等文本的关键词汇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数据”“技术”“评价”“风险”是药物警戒体系的重要内容,“数据”对于“监测”“评价”的重要作用在药物警戒能力建设工程项目中得到体现,“检查”“监管”“监测”“检验”4项是较重要的风险防控体系内容。同时,本研究构建了监测评价、体系检查、决策支持和基础条件为主要内容的省级药物警戒决策支持指标体系,并提出编制指导原则、监测与评价职能分离、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组织协调机制等省级药物警戒决策支持能力建设路径。

运用品管圈提高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水平
白婷, 姚杨, 朱琳, 梁乐, 何青青, 田娜妮, 杨蕊, 李霄, 林睿娟, 惠娇娇
2022, 24(7):  650-655. 
摘要 ( 66 )     
目的:运用品管圈工具,提高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上报水平。方法:统计我院ADR监测上报数据,分析品管圈活动前影响我院ADR病例报告质量的原因,运用品管圈对我院ADR监测上报工作进行干预和改进。结果:柏拉图分析结果显示,对医护人员培训不到位、上报耗时、奖惩制度未落实、与医护缺乏沟通为我院ADR监测上报水平较低的原因。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拟定对策并实施,包括ADR监测相关知识的培训及指导、简化院内报告系统与优化上报流程、加强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协作、落实奖惩制度等。品管圈活动后我院ADR病例报告质量合格率和上报数量均有较大提升,且效果维持较好。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规范了我院ADR上报流程,落实了奖惩制度,提高了医护人员上报ADR的积极性和主动监测意识,我院ADR监测上报水平得到了提升。

专栏:医药学教育
基于循证研究能力培养的循证医学课程群构建研究
田金徽, 邢丽娜, 王淑萍
2022, 24(7):  656-661. 
摘要 ( 32 )     
证医学是20世纪医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创新和革命之一,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当前可得的最佳证据为依据。1999年,国际医学教育委员会将“循证医学”教育作为全球医学生培养的最低标准。2008年,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明确将循证医学列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并将“运用循证医学原理,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用证的初步能力”作为医学本科生必须要达到的技能目标之一。高水平的教育离不开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循证医学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完善也是循证医学教学水平提升的关键。本研究以新医科背景下循证医学人才培养为目标,分析了循证医学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基于证据生态系统和循证医学实践的5步法构建循证医学课程群,并对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开展混合式教学方法、项目任务驱动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提升学生证据检索与评价能力和循证研究能力,同时为我国循证医学课程群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PBL-超星学习通平台混合教学模式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刘婕婷, 程露颖, 张昱, 柴芳, 米佳
2022, 24(7):  662-666. 
摘要 ( 120 )     
目的:探讨PBL-超星学习通平台混合教学模式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甘肃省某大学2018、2019级麻醉学专业本科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将2019级30名学生设为试验组,2018级28名学生设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PBL-超星学习通平台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普通线上教学法进行教学,教材选用郭曲练、姚尚龙主编的《临床麻醉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通过期末理论测试、操作考评及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用SPSS 22.0软件处理所有数据。结果:教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在课前准备、课堂参与度、收集信息能力、学习主动性、学习有效性、系统理解知识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师生沟通程度和对教师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超星学习通平台混合教学模式改善了《临床麻醉学》的教学效果,可有效地训练本科生的临床思维,培养其构建问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可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麻醉学》本科教学工作中。

超星学习通平台结合BOPPPS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实践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康迎英, 周甜, 李缘媛, 陈佳欣, 康宇晨
2022, 24(7):  667-671. 
摘要 ( 122 )     
目的:评价超星学习通平台结合BOPPPS教学模式在医学相关课程教学应用实践中的教学效果,旨在为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获取国内超星学习通平台结合BOPPPS教学模式在医学相关课程教学应用的有关研究,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ROBINS-I对最终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8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超星学习通平台结合BOPPPS教学模式在医学相关课程应用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面授教学,其中自主学习能力总分[MD=9.05,95%CI:4.28~13.83]、综合成绩[MD=0.51,95%CI:0.33~0.69]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BOPPPS和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成绩,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是一种符合当下时代背景、值得推广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论著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DYRK1A抑制剂预测模型研究
王亚铃, 钱晨亮, 姚明丽, 司鑫鑫, 夏杰
2022, 24(7):  672-677. 
摘要 ( 41 )     
目的:构建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 DNN)的双底物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1A(DYRK1A)抑制剂预测模型,为筛选DYRK1A抑制剂提供计算工具。方法:从ChEMBL数据库中收集了DYRK1A抑制剂和非抑制剂共927个,通过随机采样10次建立了10组训练集和测试集,并计算出每个化合物的2种不同的分子特征,即MACCS指纹和Morgan2指纹,采用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20个模型,通过比较研究确定其中性能最佳的模型,并且对模型进行了Y-随机化检验、应用域和相似度图分析。结果:基于第2对训练-测试集Morgan2指纹的DNN模型(DNN1_Morgan2)性能最佳,对测试集内化合物的分类准确度为0.821,马修斯相关系数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7和0.917。结论:此最优模型可用于 DYRK1A抑制剂的活性预测、虚拟筛选,并用于先导化合物的设计及优化。

心肌酶谱与cTnI、BNP联合检测在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及手术效果的评估价值
张国忠
2022, 24(7):  678-682. 
摘要 ( 42 )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联合检测在冠心病(CHD)危险分层及手术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绞痛(AP)患者均为60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纳入者均进行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K)]与cTnI、BNP检测,对比不同危险分层患者的心肌酶谱与cTnI、BNP水平,并分析心肌酶谱与cTnI、BNP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CHD组患者血清LDH、AST、CK、cTnI、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血清LDH、AST、CK、cTnI、BNP水平高于AP组(P<0.05)。CHD组患者血清LDH、AST、CK、cTnI、BNP水平: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LDH、AST、CK、cTnI、BNP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心肌酶谱与cTnI、BNP水平联合检测评估冠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AUC=0.922(0.871~0.993),特异度91.57%、灵敏度86.84%、准确度90.08%。心肌酶谱与cTnI、BNP水平联合检测评估手术预后效果的AUC=0.872(0.768~0.976),特异度89.62%、灵敏度85.71%、准确度89.17%。结论:心肌酶谱与cTnI、BNP联合检测对CHD危险分层和手术效果具有良好评估价值,可以反映CHD病变程度及预后效果。

软性神经内镜辅助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梁庆新, 郭斯荣, 邓玉婷, 贾若飞
2022, 24(7):  683-686. 
摘要 ( 42 )     
目的:研究软性神经内镜辅助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确诊的102例CS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应用颅骨钻孔引流和软性神经内镜辅助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内镜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内镜组患者51例,行软性神经内镜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51例,行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复查CT结果显示的血肿清除情况等,统计两种治疗方法的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内镜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高于对照组的80.39%(P<0.05)。两种治疗方法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内镜组49.02%低于对照组84.31%(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 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指标分别低于术前(P<0.05),其中内镜组患者 NSE、NGF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30 d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内镜组(90.53±6.86)高于对照组(77.65±6.71)(P<0.05)。结论:软性神经内镜辅助治疗CSDH患者,有利于降低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醒脾养儿颗粒结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炎症因子和心肌酶谱水平的影响
朱英莉, 王延玲
2022, 24(7):  687-691. 
摘要 ( 262 )     
目的:探讨醒脾养儿颗粒结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炎性因子与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8例。所有患儿均予以补液、抗病毒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纯予以蒙脱石散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则采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及心肌酶谱水平、不良反应、中医证候评分、症状改善时间差异。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儿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和心肌谱酶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介素-10(IL-10)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P<0.05),且联合组下降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及蒙脱石散联合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其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CT征象对胸腺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路利军, 张明
2022, 24(7):  692-697. 
摘要 ( 86 )     
目的:探讨CT征象对胸腺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5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征象,并与同时期病理证实的胸腺瘤低危组12例、胸腺瘤高危组14例共26例胸腺瘤对照分析。采用方差分析、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及k-w检验,进行组间CT征象差异比较。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以胸腺鳞状细胞癌作为因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最终得到与胸腺鳞状细胞癌诊断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独立危险因素诊断胸腺鳞状细胞癌的效能。结果:25例胸腺鳞状细胞癌均位于前上纵隔。CT形态学征象单因素分析显示,胸腺鳞状细胞癌与胸腺瘤(低危组及高危组)在肿块形态、边界、大血管侵犯、心包侵犯、淋巴结转移、纵隔脂肪浸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块形态分叶状、淋巴结转移、纵隔脂肪浸润为诊断胸腺鳞状细胞癌的独立危险因子(OR值分别为2.998、10.558、42.251,P<0.05),三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1、0.699、0.788;肿块形态、分叶状诊断灵敏度最高(79.2%),纵隔内脂肪浸润的特异度最高(90.9%)。结论:前上纵隔肿瘤形态呈分叶状,伴淋巴结转移及纵隔脂肪浸润时,提示为胸腺鳞状细胞癌。CT征象对诊断胸腺鳞状细胞癌具有重要价值。

中药检测
侧柏叶配方颗粒指纹图谱研究
肖毓, 施嘉辉, 黄琪, 姚俊霞, 赵淑淑
2022, 24(7):  698-701. 
摘要 ( 34 )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侧柏叶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旨在为其质量研究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样品经20%甲醇超声处理后,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A)-1%冰醋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 ℃,对照品进样量10 μL,供试品进样量20 μL,记录时间50 min。结果:侧柏叶配方颗粒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的RSD分别为0.03%、0.06%、0.21%,均不大于2.0%(n=6)。采用梯度洗脱得到的色谱图各色谱峰分离效果好,达到指纹图谱的要求。与侧柏叶药材、饮片及汤剂的指纹图谱进行系统比较,结果发现各批次样品的相似度较高,均一性较好,均呈现出13个共有峰,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稳定,具有专属性。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为侧柏叶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姜竹茹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赵淑淑, 俞杰, 姚俊霞, 黄琪, 许豪杰
2022, 24(7):  702-706. 
摘要 ( 30 )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姜竹茹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旨在完善姜竹茹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指纹图谱研究中,采用Welch Ultimate AQ-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80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系统2012年版130723版本”软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含量测定研究中,以乙腈-0.1%磷酸溶液(13∶87)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308 nm。结果:与17批标准汤剂形成的对照图谱进行比较,4批供试品共有4个共有峰,对照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85;含量测定中,4-香豆酸在12.6~6 990.7 ng(r2=0.999 8)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4.73%(RSD=0.58%)。 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良好,可为姜竹茹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管理与实践
美国FDA网站主要功能研究启示#br#
揣红梅, 张静, 唐桃群, 李瑾仪, 冀亦默, 潘威
2022, 24(7):  707-714. 
摘要 ( 56 )     
当前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已进入全面提升阶段,数字政府成为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一体化政府建设的重要助推器、提升治理智慧化水平的重要工具。政府网站作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展示窗口,成为政府履职尽责、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重要平台。学习和借鉴成熟网站的建设经验,取长补短,有利于更好地建设和发展我国“互联网+政务”相关工程。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是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直辖的联邦政府机构,负责执行《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本研究梳理了美国FDA网站的主页布局和功能模块,比较分析FDA网站搜索、信息关联、菜单分布、导航、网站地图等设置,指出FDA网站在技术使用和数据库设计方面的独特性,旨在为我国相关网站的建设以及进一步提升政府网站服务效能提供借鉴。

通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发现假冒销售行为的警示
袁爱华, 宁珍, 毕佩君
2022, 24(7):  715-718. 
摘要 ( 30 )     
通过我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中发现的一起Ⅰ类医疗器械假冒产品销售行为,对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进行产品调查核实过程中,发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在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使用中均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对Ⅰ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监管存在一定空白。针对此案例以次充好的产品假冒销售行为,新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均未有相关处罚条款。为更好地规范医疗器械经营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使用权益,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条款和自由裁量执行标准对此起假冒销售行为进行了处罚。本研究以该案例为戒,以期为完善医疗器械日常监管提供参考。

临床药师促进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实践
史金平, 梁昕, 肖汉, 王立珍, 白娟, 洪术霞, 路小寒, 唐亚娟, 张琰, 徐丽婷, 李薇
2022, 24(7):  719-724. 
摘要 ( 27 )     
目的:观察临床药师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在加强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的应用效果,探讨促进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科学化管理。方法:临床药师探寻佐证证据,逐步实施两轮PDCA循环管理以进行阶段性改进,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阶段,比较实施PDCA循环管理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比例、品种选择、用法用量、用药时机、用药疗程等指标合理率,评价实施效果。结果:经过两轮干预后,有效提高了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合理率。第1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合理率自32.45%提高至82.53 %(P<0.05),预防用药品种选择合理率自65.62%提高至94.13%(P<0.05),预防用药剂量合理率自84.38%提高至96.99%(P<0.05),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自48.43%提高至94.88%(P<0.05),预防用药疗程合理率自50%提高至85.84%(P<0.05),但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比例、术中抗菌药物追加给药合理率均无明显改变(P>0.05)。第2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比例由33.98%下降至25.42%(P<0.05),术中抗菌药物追加给药合理率由86.14%提高至93.53%(P<0.05)。结论:临床药师经过佐证证据探寻开展两轮PDCA科学化管理循环,使得本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机选择、疗程等各项指标的合格率均有显著改善,提高了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水平。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按病种分值付费的SWOT分析
王春颖, 李英英, 许东升
2022, 24(7):  725-729. 
摘要 ( 32 )     
目的:以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为例,分析医疗机构实施按病种分值(DIP)付费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继而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为进一步完善DIP付费方式提供思路。方法:运用SWOT分析模型,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4个方面综合评价。结果: 优势分析方面:药品和耗材成本下降,医疗性收入占比增加,医保支付费用降低,患者报销比例增加。劣势分析方面:介入耗材价格下降,供应商供给不足,医疗机构易出现不规范诊疗行为。机会分析方面:DIP付费方式为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提供保障,为试点地区的探索提供借鉴经验。威胁分析方面:信息系统有待进一步智能化、统一化,病案首页编码的准确性亟需加强。结论:DIP付费本质上是要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效落实,在满足广大患者就医需求的同时,合理分配和使用医保资金。医疗机构要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克服自身不足,规避外部威胁,最优化使用医保资金,促使医疗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某三级综合医院住院医嘱前置审核模式实践效果评价研究
李薇a, b, 史金平, 徐丽婷, 梁昕, 方宇a, b
2022, 24(7):  730-734. 
摘要 ( 27 )     
目的:探讨某三级综合医院住院医嘱前置审核模式运行实践经验,旨在为其他医院开展住院医嘱前置审核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采取不断优化信息系统、审方药师资质与能力、药品规则维护等多维度措施,比较优化前后人工审核漏审率及医嘱合理率,评价处方前置审核实践效果。结果:优化后漏审医嘱由34.27%下降至10.72%(P<0.01);医嘱合理率由99.27%上升至99.31%(P<0.01);不合理医嘱类型排名前3的分别为用法用量、配伍禁忌、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超说明书用药现象存在,药师较难干预。结论:我院优化后的住院医嘱前置审核工作模式,提高了我院人工审核处方比例,减少了不合理住院医嘱漏审率,完善了医嘱前置审核工作和制度,提高了医院合理用药水平,运行效果较好;住院医嘱超说明书用药现象较为普遍,有待进一步规范。


微信公众号

特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