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等

快速检索引用检索图表检索高级检索

本期目录

2012年 第14卷 第9期

投稿
鼻内镜下双径路治疗上颌窦后鼻孔息肉
2012, 14(9):  0-0. 
摘要 ( 1621 )     
目的:探讨彻底清除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并防止复发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上颌窦后鼻孔息肉行鼻内镜下双径路手术,术中可彻底清除病变。结果:随访2年,无并发症,治愈率达100%,无复发。结论:该方法对清除上颌窦后鼻孔息肉,保护上颌窦的正常引流,避免复发具有优越性。
磁脉冲治疗冠心病43例效果观察
2012, 14(9):  0-0. 
摘要 ( 1539 )     
近年来,国内外对磁脉冲的应用与研究日益深入,磁脉冲的治疗作用在医学界已逐步引起重视[1]。大量研究表明,磁脉冲对以冠心病为首的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为探讨磁脉冲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本研究选择我院43例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磁脉冲治疗,并与同期43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2012, 14(9):  0-0. 
摘要 ( 1510 )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俗称"烧心病",是指由于胃或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特别是酸性胃液与胆汁返流至食管而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临床常出现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其治疗原则是减少胃食管反流,从而降低反流液的酸度,保护食管胃黏膜和增强食管清除力,以抑酸及促进胃排空为主。为
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疖肿的护肤效果观察
2012, 14(9):  0-0. 
摘要 ( 1511 )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疖的护肤效果。方法:外涂夫西地酸乳膏,静点头孢唑啉钠,波动者加穿刺抽脓,治疗期(5~10)天。结果:早期68处无波动皮损皮肤恢复完整,皮肤完好率100%;晚期76处有波动及化脓破溃皮损中15处皮肤恢复完整,18处由于脓栓留芝麻大小凹陷,43处留稍大不平凹陷(深度小于1mm)其中31处留少许瘢痕,皮肤完好率19.7%,两者皮肤完好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内用抗生素治疗疖具有保护皮肤完整性的效果。
138例腹部损伤的早期临床诊治分析
2012, 14(9):  0-0. 
摘要 ( 1635 )     
目的:探讨腹部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8例腹部损伤的受伤部位、损伤程度及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结果:①其中135例(97.8%)进行了手术治疗,分别施行脏器修补或全部、部分切除;3例(2.2%)采取保守治疗。②治愈134(97.1%)例,死亡4(2.9%)例,2例(1.5%)死于感染性休克,2例(1.5%)死于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认真仔细的全面检查,联合腹腔穿刺、B超、X线及CT对早期诊断的确诊率高。早期应注意抗休克治疗,及早手术,后期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预防多脏器功能衰竭。
手术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86例临床分析
2012, 14(9):  0-0. 
摘要 ( 1520 )     
目的:探讨粉碎性髋臼骨折的手术方式。方法:将86例髋臼粉碎性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27)两组,观察组在关节复位状态下进行手术,对照组在关节脱位状态下进行手术。结果:观察组的术中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优良率98.31%,对照组优良率77.78%,两组优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复位状态下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更容易获得平整关节面,从而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推广。
食道调搏术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诊治效果
2012, 14(9):  0-0. 
摘要 ( 1587 )     
目的:探讨和研究食道调搏术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最佳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经食道心房调搏术进行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分级递增法;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亚速刺激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控制效果以及刺激时间等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分析递增法相较亚速刺激法而言,具有不易再次诱发PSVT且刺激时间较短的优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速刺激法与猝发刺激法相较于前两种方法更容易诱发心绞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食道心房调搏术进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时,选用分级递增法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新生儿气腹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2012, 14(9):  0-0. 
摘要 ( 1639 )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腹的临床及影像分析。方法:对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17例新生儿气腹患儿的临床及X线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新生儿气腹患儿的X线影像学均表现为膈下腹腔游离性气体,对患儿卧位透视显示患儿游离性气体主要集中于患儿的腹腔中部,形状主要体现为球状透明的区域,随着肠管的移动而发生位移,且两侧的膈肌呈现上升的趋势,而患儿立位透视分析显示游离性气体主要位于膈下部。15例患儿经对症修补术治疗及抗炎治疗后均痊愈出院,2例患儿术后死亡。结论:新生儿气腹采用X线透视影像学诊断是临床诊断正确率较高的方法,应尽早开始手术,有利于术后的恢复。
超声定位下两种胸腔穿刺术效果对比
2012, 14(9):  0-0. 
摘要 ( 1487 )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胸腔穿刺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需胸腔穿刺的15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86例采用超声十字定位后半盲穿刺,另一组66例采用全程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治疗,以两组穿刺成功数、术后并发症、获得抽液量达临床要求为为评价指标。结果:全程超声引导下胸腔少量积液穿刺抽液、治疗成功率高,省时并发症少。结论:全程超声引导穿刺优于半盲穿刺,值得临床推广,特别是基层医院。
以需求引领医药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2012, 14(9):  1468-0. 
摘要 ( 1591 )     
2012年1月~7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37.5亿人次,同比提高11.9%。其中:医院诊疗人次为13.9亿人次,同比提高15.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为22.5亿人次,同比提高9.6%;其他机构1.2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2亿人次,同比提高19.6%;乡镇卫生院5.3亿人次,同比提高10.1%;村卫生室诊疗人次10.5亿人次。
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观察
2012, 14(9):  1486-1487. 
摘要 ( 1942 )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4例保守治疗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与38例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方法优越性。结果:24例保守治疗组患者中,总有效率为70.83%(17/24);内固定治疗组患者中,总有效率为89.47%(34/38),内固定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具有更好的疗效,是临床治疗的首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2012, 14(9):  1488-1489. 
摘要 ( 1513 )     
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A)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理分析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85例阑尾炎患者,其中148例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OA组),137例采用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组),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LA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等方面均优于OA组,(P<0.05);LA组手术时间略高于OA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LA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OA组(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费用较高,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治疗阑尾炎,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感染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食道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临床分析
2012, 14(9):  1491-1492. 
摘要 ( 1621 )     
目的:探讨食道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诊断以及合理治疗方法。方法:我院1996年3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了465例食管癌的患者,其中15例被诊断为胸胃排空障碍,按照目前鉴别方法,7例为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接受保守治疗,8例为机械性胸胃排空障碍,接受二次手术治疗。结果:7例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患者经过保守治疗(3~10)d后全部治愈。8例机械性胸胃排空障碍患者经过二次手术后恶心、呕吐症状消失,胃液引流量较术前减少,胸胃功能逐渐恢复,补钾量较二次手术前减少,且术后无手术并发症、无死亡。二次手术后患者的胸胃排空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胃排空障碍多为机械性原因导致,可通过改良食道癌手术方法预防,另外,目前对胸胃排空障碍的诊断与鉴别方法较为准确,应给予推广应用,通过保守治疗与二次手术治疗可有效治疗胸胃排空障碍。
胃癌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综合治疗
2012, 14(9):  1493-1494. 
摘要 ( 1623 )     
目的:总结胃癌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发病原因和诊治经验,以促进预防胃癌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发生,提高瘘发生后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8例胃癌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保留腹腔引流管者采取胃肠减压、抗感染、给予生长抑素、抑酸、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如引流不畅或未保留腹腔引流管者则果断二次手术、重新建立引流。结果:8例患者中二次手术2例,保守治疗6例,最终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治疗时间(16~34)天,平均26天。结论:十二指肠残端瘘通过多方面综合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其中术后不过早拔除引流管、瘘发生时有通畅的腹腔引流是关键。
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15例临床分析
2012, 14(9):  1495-0. 
摘要 ( 1587 )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并发症发生状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对1992年9月到2006的10月本院儿科115例MP感染患儿。.筛选出其中有并发症患儿15例作为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并发川畸病9例,占60%(9/15)均发热大于5天,其中6例眼结合膜充血、口唇皲裂、颈淋巴结肿大,全身多形性红斑、肛周潮红脱皮。2例掌跖红斑、肛周潮红脱皮。1例仅心脏B超示冠状动脉扩张。除1例转院外,其余均用"阿奇霉素"、"阿斯匹林"及"丙种球蛋白"治愈出院;并发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4例,占26.6%(4/15)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3例肝脾肿大。1例全身出猩红热样皮疹。均经"阿奇霉素"治愈出院;并发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2例,占13.3%(2/15),2例均有水肿及血尿。经"阿奇霉素"抗MP,辅以对症亦全治愈出院。结论:MP感染肺外并发症多种,其中川畸病占多数60%(9/15)。各类并发症均有其相应临床特征及特定治疗方案。临床医师在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时要高度警觉肺外并发症的发生,以免漏诊或误诊,错过相关的治疗时机,造成严重后果。
我院15年剖宫产率上升情况分析
2012, 14(9):  1497-1498. 
摘要 ( 1688 )     
目的:总结我院15年来剖宫产率上升情况,探讨如何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9478例孕妇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死亡率与剖宫产的关系。结果:⑴剖宫产率呈逐渐上升的态势,由1995年的19.21%上升至2009年的4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87,P<0.01)。⑵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15年来一直稳定在3 500g左右。⑶巨大儿(wt>4 000g)在新生儿中的比例稳定在18%左右,但巨大儿剖宫产率却由1995年的26.47%猛增到2009年的6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6,P<0.01)。⑷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新生儿窒息率由3.84%下降至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P<0.01)。结论:⑴新生儿出生体重偏高,提示孕妇营养过剩是15年来一直存在的问题,做好孕期营养指导,降低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有望降低剖宫产率。⑵巨大儿的剖宫产率的快速上升说明在一定程度内降低剖宫产率是可行的。⑶新生儿平均体重在3 500g的水平上,剖宫产率在40%左右可获得较佳的母儿结局。
低剂量CT扫描对诊断小儿颅脑病变的应用及防护价值
2012, 14(9):  1500-1501. 
摘要 ( 1721 )     
目的:观察低剂量CT扫描在小儿颅脑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防护价值。方法:选取高度怀疑存在颅脑病变的85例患儿全部予以CT常规剂量及低剂量扫描复查,低剂量CT扫描的单次扫描CT剂量加权指数由常规剂量扫描的20.25mGy降低至6.75mGy,比较二者在其辐射剂量的差异以及对疾病的定量、定性诊断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种扫描剂量的检查后均显示有32例存在颅骨骨折;常规剂量CT扫描共检出78例颅内病灶;低剂量CT扫描共检出77例颅内病灶,两种扫描剂量在病灶显示数量以及定性诊断方面分别比较,P均>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单发病灶的边缘形态情况方面,两组扫描剂量的显示完全相同。结论:低剂量CT扫描技术具有与常规剂量CT扫描相同的临床判读可靠性,又可有利于患儿脑部的辐射保护,故在小儿颅脑病变的诊断与防护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骨骨折51例报告
2012, 14(9):  1503-1504. 
摘要 ( 1750 )     
目的:评价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02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切口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与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且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达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74.51%的治疗有效率P<0.05。结论: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在下颌骨骨折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5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体会
2012, 14(9):  1635-1636. 
摘要 ( 1601 )     
目的:探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收治的5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25例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9.35%,治愈率为72.41%,并发症发生率为22.16%,平均住院时间为27天;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33%,总有效率为97.28%,并发症发生率为3.21%,平均住院时间为18天;两组具有明显差异,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减少患儿痛苦,促进其速度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治愈率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门诊臂丛麻醉下肩周炎松解治疗的围术期护理
2012, 14(9):  1637-1638. 
摘要 ( 1735 )     
目的:总结门诊臂丛麻醉肩周炎松解术的护理配合,随访观察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本科门诊从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的113例在臂丛麻醉下行肩周炎松解治疗的护理配合经验,并在治疗后15天、1月、3月行电话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5天内,87例(76.7%)患者肩关节主动活动度恢复正常,99(87.7%)例疼痛基本消失。1月内,21(18.6%)例患者肩关节主动活动度恢复正常,10例(8.8%)疼痛基本消失。112(99.1%)例患者在3月内康复,仅1例因外伤所致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差。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良好的护理配合下,在门诊行臂丛麻醉下肩周炎松解术安全、可靠,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过刊浏览

微信公众号

特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