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等

快速检索引用检索图表检索高级检索

本期目录

2017年 第19卷 第11期

投稿
基线血Oncostatin M水平对肾动脉狭窄患者新发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谢木金,任莎卡,刘露,李海玲,徐思玲,车文良
2017, 19(11):  1086-1089. 
摘要 ( 290 )     
目的:检测肾动脉狭窄(RAS)患者血Oncostatin M(OSM)基线水平并探讨其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790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肾动脉造影术,获取资料、检测血OSM水平并随访12个月,观察随访期间新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122例(15.4%)患者存在≥50%的RAS,其中狭窄≥75%为31例(3.9%),50%~74%为91例(11.5%)。RAS患者高血压、高血脂及冠脉3支病变比例升高,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OSM水平显著高于无RAS患者。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年龄、高血压及冠脉3支病变外,基线血清OSM水平为RAS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血清OSM水平较高的患者因心脏事件再次入院的比例显著升高(25.7% vs 5.8%,P=0.008)。多因素分析显示,矫正混杂因素后,基线血清OSM水平与MACE相关(HR=1.189, 95% CI为1.117~1.264,P<0.05)。结论:RAS患者血清OSM水平显著升高,为RAS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血OSM水平与RAS患者新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
远程血压监测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聂颖,陈宝霞,夏蓉晖,邱文风,刘博,王伟
2017, 19(11):  1090-1094. 
摘要 ( 1157 )     
目的:探讨远程血压监测指导治疗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35~60岁患高血压的在职教师59例,非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远程组(34例)。对照组由门诊医师给予生活方式和/(或)药物治疗,并定期门诊随访;远程组在上述基础上同时给予远程血压监测,医生可根据血压情况随时短信指导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生活方式、血压水平、血压达标率及诊疗情况等的变化。结果:远程组共传输血压4224次,平均(124.24±20.18)次/(人·年) 及(2.34±0.38)次/(人·周),传输次数随时间呈下降趋势,血压达标所用时间中位数为12.5d。医生发出短信指导共452次,平均(13.29±0.87)次/(人·年)。随访12个月,远程组嗜盐者显著低于对照组(14.7% vs.40.0%,P<0.05),运动者显著高于对照组(67.6% vs. 44.0%,P<0.01);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基线显著下降[对照组:(131.12±13.97)/(87.72±9.23)vs. (139.64±11.88)/(95.00±7.85)mmHg,P<0.05;远程组:(117.41±9.07)/(75.35±8.91) vs. (142.88±12.93)/(98.44±9.85)mmHg,P<0.01](1 mmHg=0.133 kPa),远程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12个月时,远程组MINICHAL评分较基线显著降低[(6.44±3.60) vs.(8.91±4.92)分,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远程组血压达标率(97.1% vs.48.0%,P<0.01)及调整治疗次数[(1.12±0.23) vs.(0.52±0.14)次,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远程血压规范化管理可在12个月期间有效降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比常规治疗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方式和质量,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达标率。
血清4种生化指标与心肌梗死预后相关性分析
许涛
2017, 19(11):  1095-1098. 
摘要 ( 332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4种生化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白细胞介素-32(IL-32)、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儿茶酚抑素(CST)与AMI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94例,其中AMI患者189例,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105例,记录一般情况并测定血清中VEGF-B、Lp-PLA2、CST、IL-32水平变化,同时评估AMI组患者各期心功能指标,对AMI患者随访6个月发生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情况,探讨上述4种生化因子与AMI预后关系。结果:对AMI组及UA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进行对比,治疗前两组血清VEGF-B无明显差异(P>0.05),与UA组相比,AMI组Lp-PLA2、CST均较高(P<0.05),IL-32在UA组高于AMI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心功能各期对比发现VEGF-B在KiliipⅠ-Ⅳ间无明显差异(P>0.05);Lp-PLA2、CST水平在各组间随着心功能恶化呈上升趋势;IL-32含量随心功能恶化而降低。随访终止时AMI患者总MACE发生率为42.33%。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血清中VEGF-B、IL-32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Lp-PLA2、CST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AMI与UA时由于心肌细胞缺氧受损或死亡,患者体内各种生化因子会发生不同变化。这些不同变化可能与应激及炎症反应有关,随着心功能的变化各指标变化趋势不同,提示4种指标对AMI严重程度有一定指导意义,且对AMI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CST、Lp-PLA2水平越高提示预后不良,VEGF-B、IL-32与预后MACE发生率呈负相关。
眶外侧锁孔入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22例手术效果探讨
陈震,颜士卫,孙勇,黄正千,李宁,刘希光
2017, 19(11):  1099-1102. 
摘要 ( 471 )     
目的:鞍结节脑膜瘤是鞍上常见肿瘤,常累及视神经,首发症状多为视力损伤,切除肿瘤的同时提高或保留患者视力尤为重要。方法:对经眶外侧锁孔入路手术的22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impson分级来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结果:手术切除肿瘤达到Simpson Ⅰ级7例,SimpsonⅡ级切除14例,SimpsonⅢ级切除1例;视力好转18例,视力无减退2例,视力恶化2例,嗅觉丧失2例,减退4例,无手术死亡患者。结论:眶外侧锁孔入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创伤小,对视神经和嗅觉功能保护更好。
长沙市城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
罗淑,甘 参,李 燕,贺 艳,王湘川
2017, 19(11):  1103-1106. 
摘要 ( 336 )     
目的:调查长沙市城区成年人群慢性肾脏病(CKD)流行病学特点,并分析CKD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本调查组通过协助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惠民体检来获取流行病学数据。运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于2016年5~7月从长沙市6个区域中,共抽取成年人群3 900名,分别对抽取的居民进行问卷、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本调查人群蛋白尿患病率为1.34%,男性高于女性;血尿患病率为6.18%,女性高于男性;肾功能下降患病率为5.79%,女性高于男性;CKD患病率为11.76%,女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加,CKD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高龄、女性、文化水平低、高血压、糖尿病为CKD相关危险因素。结论:长沙市城区成年人群CKD知晓率较低,仅为28.73%,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惠民体检有助于CKD人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不孕症妇女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肖芳,黄好
2017, 19(11):  1107-1110. 
摘要 ( 353 )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不孕症妇女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不孕症患者以及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育龄期女性各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月经周期第8、15、22日对两组受试者均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受试者子宫内膜情况以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月经周期第8、15、22日时,研究组受试者子宫内膜薄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容积小于2 mL的个数多于对照组,A型子宫数亦少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受试者子宫动脉搏动指数、收缩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收缩期最大流速慢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快速获取子宫内膜及子宫动脉相关数据,从而快速作出初步诊断。
孕期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效果评价分析
麦燕
2017, 19(11):  1111-1113. 
摘要 ( 399 )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孕妇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治疗,观察组给予营养专科门诊营养指导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新生儿体重情况、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RBC、HG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低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5.0%、6.3%,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7.5%、21.3%(P<0.05);观察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产后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3.8%及2.5%,均低于对照组的22.5%、12.5%及11.3%(P<0.05)。结论: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实施营养指导干预后,可明显纠正妊娠期贫血状况,降低低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发生率,预防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
脓毒症预后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吴晓弟
2017, 19(11):  1114-1116. 
摘要 ( 328 )     
目的: 探讨脓毒症预后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改善脓毒症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115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40)和存活组(n=75),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来分析影响脓毒症预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脓毒症预后死亡率为34.8%(40/11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7.071)、并发急性肾损伤(OR=4.175)、器官衰竭数目(OR=2.440)、尿素氮(OR=3.080)、C反应蛋白(OR=1.859)、APACHEⅡ评分(OR=5.256)等因素均为脓毒症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脓毒症预后死亡率较高,其高危因素包括高龄、并发急性肾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尿素氮和C反应蛋白升高、APACHEⅡ评分高等,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分析
赵洋,刘强,张毅,靳传林,乔元元
2017, 19(11):  1117-1120. 
摘要 ( 341 )     
目的:确定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相关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自发病到住院7d内的9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对人口统计学、既往病史、NIHSS、OCSP、临床表现及症状、化验结果、住院时间、生活习惯等项目中24个可疑危险因素进行考察分析。结果:在914例合格患者中,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67.33± 11.62)岁,其中578例(63.28%)为男性,336例(36.76%)为女性,SAP患者在所有患者中所占比例为22.65%;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了年龄、吞咽困难、房颤、糖尿病、中风史、TIA史、昏迷、抑酸剂、鼻饲置管、抗生素、NIHSS评分、LACI、PACI、TACI、POCI、CRP、PCT、住院时间共18个因素为SAP危险因素;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吞咽困难、糖尿病、抑酸剂、NIHSS评分、TACI、CRP、PCT、住院时间共9个因素与SAP显著相关。结论:本研究中18个危险因素应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重视,患者入院时吞咽困难、TACI、CRP和PCT等症状和项目同时可作为SAP的预测因子。
多次法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临床疗效探讨
马嘉平
2017, 19(11):  1121-1123. 
摘要 ( 364 )     
目的:探讨牙体牙髓病实施多次法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治疗根管状况将患者分为多次组(n=55)和一次组(n=55),对所有多次组患者采取多次法根管治疗,对所有一次组患者采取一次性根管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一次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2%与多次组87.3%相比明显较高;一次组患者术后VAS评分(2.8±1.3)分与多次组(4.8±1.1)分相比明显较低;一次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0.0%与多次组9.1%相比明显较低;一次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与多次组16.4%相比明显较低;一次组患者住院时间(4.2±1.1)d与多次组(12.3±1.8)d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体牙髓病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临床效果优于多次法根管治疗。
芬必得及聚焦模式心理干预对牙科焦虑症患者疼痛及心理影响研究
王杨洋
2017, 19(11):  1124-1127. 
摘要 ( 357 )     
目的:探究芬必得及聚焦模式心理干预对牙科焦虑症患者疼痛及心理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06例采取牙科手术治疗的牙科焦虑症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芬必得及聚焦模式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安慰剂等常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2、48、72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48、72h VAS评分及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良率高达98.11%,满意率高达98.11%,均分别高于对照组86.79%、84.9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芬必得及聚焦模式心理干预对牙科焦虑症患者疼痛及心理影响具有十分积极作用,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心理状态佳,治疗依从性高,满意率高。
血清生化指标在早期先兆流产结局预测中的应用进展
夏小艳,叶枫,徐洁欢,李耀军
2017, 19(11):  1128-1131. 
摘要 ( 292 )     
早期先兆流产是临床常见孕早期病症之一,不仅对孕妇身心健康造成损害,也是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由于其病因尚不明确,截至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因此,临床上如何准确预测先兆流产的结局,对该病症的治疗及后续问题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报道的先兆流产结局预测指标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阐述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激素、雌激素、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癌胚抗原125(CA125)、血清抑制素A等指标在先兆流产结局预测中的应用方法、作用及临床意义,以期给广大妇产科临床工作者及科研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及研究思路。
托法在肛周脓肿中的应用进展
贺金玲,高原
2017, 19(11):  1132-1134. 
摘要 ( 343 )     
托法是疡科三大内治法则“消、托、补”中的一种,《外科精义》中曰:“凡为疡医,不可一日无托里之药。”肛周脓肿属于中医“肛痈”范畴,是指在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是外科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又是急症,病情进展迅速。托法在肛周脓肿疾病的治疗中贯彻始终,起到清托、透托、补托的作用。本文就托法在肛周脓肿的应用做一论述,以期为临床提供一些线索及参考。
替格瑞洛用于行PCI术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研究
张雁,刘强,左辉华,罗新林,翁建新,魏熠
2017, 19(11):  1135-1138. 
摘要 ( 343 )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应用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CR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 年 10月至 2015 年 10月我院收住的426例行PCI术的ACS患者分为两组:肾功能正常组(A组,n=195)和肾功能不全组(B组,n=231)。口服负荷量替格瑞洛180mg,继予以替格瑞洛90mg,2次·d-1,连用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12个月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2个月,两组患者MAC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及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B组出血58例(其中中度出血3例,轻微出血55例),较A组出血42例(其中中度出血1例,轻微出血41例)多,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呼吸困难均是轻度、可耐受、一过性的,在A、B两组的发生率分别是22例(11.3%)和29例(12.6%),两组之间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格瑞洛对于行PCI术的ACS合并CR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张月琴
2017, 19(11):  1139-1141. 
摘要 ( 302 )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进一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硝酸甘油等常规治疗)和观察组(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每天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治疗及心电图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每天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都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够明显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治疗安全性。
他汀类药物联合苯扎贝特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调脂疗效与安全性
范丰双
2017, 19(11):  1142-1145. 
摘要 ( 273 )     
目的:研究并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苯扎贝特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调脂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选取10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苯扎贝特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炎性因子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肝肾功能指标及心肌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增高,而在治疗后,观察组的TC、TG、LDL-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的CRP、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6%、9.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肾功能指标、心肌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ACS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他汀类药物与苯扎贝特联合治疗具有显著的调脂疗效,且其安全性可靠。
戊酸雌二醇联合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黄好,王晓霜
2017, 19(11):  1146-1149. 
摘要 ( 279 )     
目的:探究戊酸雌二醇联合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戊酸雌二醇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予以枸橼酸西地那非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情况、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厚于对照组,卵泡直径大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容积大于2 mL的个数多于对照组,A型子宫数亦多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子宫动脉搏动指数、收缩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平均流速快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妊娠率(75.56%)高于对照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 P=0.03)。结论:戊酸雌二醇联合枸橼酸西地那非能有效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并对妊娠率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驱动基因未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观察性研究
范少泷,邹玉环,房芳,宋文广,王毅峰
2017, 19(11):  1150-1154. 
摘要 ( 346 )     
目的:探讨非干预性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野生或未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某院就诊化疗失败的34例EGFR野生或未明的晚期NSCLC患者,以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425mg·d-1)为主要治疗,观察其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随访相关不良事件。结果:34例患者中可评价疗效者30例,中位PFS(mPFS)为3.75个月(95%CI:0.648~6.852),ORR为20%,其中部分缓解(PR)6例(20.00%),疾病稳定(SD)16例(53.33%),进展(PD)7例(23.33%),DCR为73.33%。不良反应主要有高血压18例(52.94%)、手足综合征18例(52.94%)、蛋白尿15例(44.12%)和乏力14例(41.18%),无药物相关性死亡。疗效相关性分析显示ECOG评分0~1分和联合化疗是延长PFS的因素,联合化疗为独立预后因子。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可期可控,有进一步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的价值。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对CRS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
冯伟,张晶,方芳
2017, 19(11):  1155-1159. 
摘要 ( 321 )     
目的:探讨炎性反应与心肾综合征(CRS)发病的相关性,观察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对CRS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入住我院心内科、肾内科及ICU的患者共243例,最终纳入研究232例,根据心肾功能水平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59例),单纯心衰组(B组61例),单纯肾衰组(C组62例),CRS(D组61例)。对各组受试者入院24h及应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满疗程后空腹抽取静脉血,分别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均采用分光比色法。对照组、单纯心衰组及单纯肾衰组采用西医对症治疗,CRS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治疗,4组疗程均为20d,疗程结束后对比4组患者炎性反应改善情况。结果:B组、C组、D组治疗前IL-6、sICAM-1、TNF-α、SAA水平均高于A组,D组治疗前IL-6、sICAM-1、TNF-α、SAA水平均高于A组、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治疗后IL-6、sICAM-1、TNF-α、SAA水平均有所降低,D组治疗后IL-6、sICAM-1、TNF-α、SAA水平降低幅度均大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后IL-6、sICAM-1、TNF-α、SAA水平比较无明显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性反应与CRS发病密切相关,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能够改善CRS患者炎性反应。
蜡疗、氦-氖激光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徐建萍,郭粉娥,岳晓琳,王佩,周红敏,李俊芳,王卫远,刘曦
2017, 19(11):  1160-1163. 
摘要 ( 284 )     
目的:探讨蜡疗、氦-氖激光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患者,给予常规的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80例患者采用蜡疗、氦-氖激光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在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关节肿胀例数、关节疼痛例数、关节压痛例数、晨僵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蜡疗、氦-氖激光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新药venetoclax药理作用及临床评价
张亚安,任莉萍,钮娴,张晴晴,周新月,潘 喆
2017, 19(11):  1164-1167. 
摘要 ( 1263 )     
venetoclax为首个选择性口服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抑制剂,研究证实其治疗复发/难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具有可控的安全性,总体及完全有效率高。2016年4月11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venetoclax用于治疗携带17p缺失突变且曾接受过至少一种治疗的CLL。本综述主要介绍venetoclax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疗效、安全性及临床研究进展。
阿卡波糖对比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分析
张明,成立娟,任志学,郭敬,李红霞,宋玉玲,靳丽丽,刘晓宇,魏田静
2017, 19(11):  1168-1170. 
摘要 ( 349 )     
目的: 分析阿卡波糖对比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10月1日收治的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与B组两组,每组各46例。其中对A组采取二甲双胍治疗,B组采用阿卡波糖治疗。结果: A组与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78%与82.61%,P>0.05;A组与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04%与15.22%,P>0.05;A组具有较为明显的经济学优势,P<0.05;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餐后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进行治疗均可获得较为明显的疗效,药物安全性均较高,且二甲双胍更为经济有效。
探讨不同年龄段哮喘儿童使用孟鲁司特的剂量选择
赵顺英,王兴兰
2017, 19(11):  1171-1173. 
摘要 ( 383 )     
孟鲁司特因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少、药物依赖性低等优点,已经成为治疗轻度儿童哮喘的一线控制药物,或者中重度哮喘与吸入激素联合用药的首选,但目前关于该药物对不同年龄哮喘儿童剂量的选择尚未见系统报道。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孟鲁司特用药的文献进行总结论述,基于孟鲁司特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结果,在考虑患者的年龄和体重影响的前提下,分析确定了孟鲁司特不同剂量的用药标准:10mg包衣片适用于15岁以上儿童及成人,5mg咀嚼片适用于6~14岁,4mg咀嚼片适用于2~5岁,4mg颗粒剂适用于1~5岁。本研究所探讨的不同年龄哮喘儿童使用孟鲁司特的剂量选择标准,可为临床治疗儿童哮喘提供借鉴和参考。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含左氧氟沙星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
吕秋菊,蒲强红
2017, 19(11):  1174-1180. 
摘要 ( 328 )     
目的:系统评价药物代谢酶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含左氧氟沙星方案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根除率的关系,以期为选择含左氧氟沙星方案前是否需要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BM、CNKI、Wanfang Data、CQVIP等数据库,收集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含左氧氟沙星方案根除HP感染的临床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及评价文献、提取数据后,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3.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包含846例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CYP2C19强代谢型(EM)或中间代谢型(IM)与弱代谢型(PM)间含左氧氟沙星三联方案(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阿莫西林与左氧氟沙星)的HP根除率有统计学差异[EM vs PM:78.4% vs 91.7%, OR=0.38, 95%CI(0.18, 0.79);IM vs PM:83.7% vs 91.7%, OR=0.43, 95%CI(0.20, 0.92), P<0.05]。进一步分析提示可能是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造成上述差异。但EM、IM与PM间含左氧氟沙星铋剂四联方案的HP根除率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YP2C19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及左氧氟沙星三联方案HP感染根除效果,但不影响含左氧氟沙星的铋剂四联方案的根除疗效,提示选择含左氧氟沙星的铋剂四联疗法作为根除方案,似乎并不需要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
临床药师干预钻颅血肿外引流术、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对比分析
姜彩娥
2017, 19(11):  1181-1185. 
摘要 ( 350 )     
目的: 评价我院临床药师对钻颅血肿外引流术、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两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出院的钻颅血肿外引流术、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手术病历共366例(干预前)和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出院的钻颅血肿外引流术、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手术病历共350例(干预后),针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参与钻颅血肿外引流术、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干预前、干预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比例分别为89.3%和32.3%(P<0.05),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不超过24h的比例分别为14.4%、86.8%(P<0.05),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分别为10.7%、67.7%(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能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率,降低药品费用,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抗菌药物具有良好的效果。
心血管内科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因素筛选及Logistic分析
张吕钊
2017, 19(11):  1186-1190. 
摘要 ( 343 )     
目的:系统分析研究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14~2016年收集的276例ADR病例按照累及的系统和涉及的药物种类进行分类分析,同时将2014~2016年入科的2 538例病例按照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DR累及系统分类中以涉及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居多,而涉及的药物主要以降压类药物以及抗血小板抗凝类药物为主。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5岁,住院时间>14d,使用药物>8种,诊断>4个,使用抗血小板及抗凝类药物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结论:对于普遍使用的降压类药物以及抗血小板及抗凝类药物的患者,如果又伴发其他高危因素应采取预防措施降低ADR的发生率。
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表现、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法分析
吴刚,郭胜红,袁华兵
2017, 19(11):  1191-1194. 
摘要 ( 307 )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表现、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 789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以评价丹红注射液临床应用安全性。结果:药物所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 789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事件62例,确定不良反应/事件发生例数5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不良反应与药物应用剂量关系:药物应用剂量不同,患者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与患者性别关系:女性、男性患者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关系:不同年龄段患者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与患者病种关系:不同病种患者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53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循环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0%;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2%;皮肤部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其他方面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不良反应症状处理情况:53例患者经调整滴速、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症状均消失,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出现。结论:丹红注射液引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因素较多,通过有效预防性措施的实施,可减少或避免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对确保用药安全及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综述因素法在中医药转移支付均等化中的应用
舒亚玲
2017, 19(11):  1195-1198. 
摘要 ( 346 )     
转移支付均等化分配一直广受关注,而中医药作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一大领域,中医药转移支付均等化分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不尽合理的分配方式以及地区间财政努力存在的差异,使得中医药转移支付与均等化目标相差甚远。影响均等化转移支付的因素很多,总结为公平性因素、经济因素、人口学因素、绩效因素、政治性因素以及财政激励和政府偏好等。本文通过讨论因素法在其他领域转移支付均等化中的应用,加以借鉴,从中医药转移支付实际出发,希望确定一个衡量中医药转移支付均等化程度的标准,按照这一标准确定影响中医药转移支付均等化分配的主客观因素,从而得到一个匡算中医药均等化转移支付的模型。
国医大师夏桂成从心论治盆腔炎后遗症经验探析
李萍,卢苏
2017, 19(11):  1199-1201. 
摘要 ( 331 )     
夏桂成教授临床诊治盆腔炎后遗症认为:盆腔炎后遗症虽在下焦盆腔内发作,与肾有关,与心亦有关。基于“心-肾-子宫轴”理论,治疗强调“心肾相交”。特点是:治心为主,调周治疗,扶正改邪、改邪归正。治疗中灵活运用清心、养心、舒心促使疾患较快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循证护理干预对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应用
张跃群,郑岚
2017, 19(11):  1202-1205. 
摘要 ( 359 )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干预在重症医学科(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ICU进行治疗的102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按照乱数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记录并分析两组的包括机械通气、ICU治疗和住院时间在内的3项临床护理时间指标,接受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和运动功能(FMA)评分的改善情况,以及院内感染发生率。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处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3项临床护理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经过相应护理措施干预后,NIHSS评分与FMA评分均显著改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组间差异,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与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褥疮、感染发生率(切口感染、胃肠道感染、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对于临床治疗时间的缩短,患者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的改善有显著效果,并能有效预防院内感染。
中医辨证施护在穴位贴敷联合电针治疗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应用研究
储红英
2017, 19(11):  1206-1209. 
摘要 ( 316 )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穴位贴敷联合电针治疗老年神经根型颈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理情绪的影响,为临床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 80例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穴位贴敷联合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中医辨证施护,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后在中医证候、疗效、相关评分等情况变化。结果:中医证候积分上,两组治疗末在颈痛程度、颈痛与睡眠、手臂放射症状、每日持续时间、携带物件、阅读和看电视、工作和家务、社交活动、驾驶上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积分上,两组治疗末VAS、 PRI感觉分、PRI情绪分、PPI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痊愈率25%、总有效率77.5%,观察组痊愈率45%、总有效率92.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能改善穴位贴敷联合电针治疗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减轻疼痛,增进疗效,对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细节管理护理预防脊柱俯卧位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压疮的应用效果
徐春玲,徐春燕,郭延霞,管廷进
2017, 19(11):  1210-1212. 
摘要 ( 330 )     
目的: 探究细节管理护理在预防脊柱俯卧位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压疮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6例脊柱俯卧位手术患者(2014年10月20日至2016年10月20日)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106例脊柱俯卧位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常规组53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细节组53例患者应用细节管理护理,研究对比两组脊柱俯卧位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及满意度评分。结果: 细节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1.89%,相比常规组(18.87%)明显更低,P<0.05;细节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评分为(88.36±4.35)分,相比常规组[(78.69±4.71)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 对脊柱俯卧位手术患者采取细节管理护理切实可行,能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压疮的机率。
泪道激光成形联合逆行植管治疗泪道阻塞护理
黄小花
2017, 19(11):  1213-1216. 
摘要 ( 387 )     
目的: 研究泪道激光成形联合逆行植管治疗泪道阻塞的护理。方法:选取2016年3月15日至2017年1月10日我科接受治疗的90例泪道阻塞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5例。两组患者均行泪道激光成形联合逆行植管治疗后,观察组进行全程护理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统计患者术前术后相关护理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治疗的满意度。观察时间均为10个月。结果:两组泪道阻塞患者,在护理评分上,对照组(69.45±77.56)分少于观察组(76.54±82.23)分,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对照组大于观察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对照组少于观察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道激光成形联合逆行植管治疗的泪道阻塞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后,患者对手术护理的效果比较满意,创伤小,外表美观,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不接触隔离技术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护理配合要点
刘莉,滕希,刘士玮,裴宇权
2017, 19(11):  1217-1221. 
摘要 ( 277 )     
目的:总结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中不接触隔离技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1 00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各项不接触隔离技术的护理配合要点。结果: 在1 00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中,手术医生护士能够严格遵守并执行恶性肿瘤手术中不接触隔离技术、各项操作配合默契,手术顺利完成。结论: 手术医生护士进行规范化不接触隔离技术培训,是确保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不接触隔离技术的有效实施和防止癌细胞种植转移的必要条件。
不同浸提方法对一次性使用输注器具热原试验的影响
刘 波,洪燕,郑洋滨,刘宁
2017, 19(11):  1222-1225. 
摘要 ( 1189 )     
目的:比较一次性使用输注器具产品不同浸提方法所获得的供试液对其热原质检测的影响。方法:参照GB/T14233.2-2005和GB/T16886.12-2005的试验原则,对不同生产企业的58批次不同规格的4个不同品种的一次性使用输注器具产品进行了热原检测。结果:58批次不同规格的一次性使用输注器具产品以0.9%氯化钠注射液为浸提液,按0.2 g:1 mL 121 ℃保温1h,按家兔体重每公斤注射10 mL,热原检查结果家兔体温升温均小于0.6 ℃;同批次一次性使用输注器具产品以0.9%氯化钠注射液为浸提液抽取至公称容量 37 ℃保温24 h,按家兔体重每公斤注射10 mL,热原检查结果家兔体温升温均小于0.6 ℃。从58批次4个不同品种的样品中各抽取3个批次的样品,以含10 EU·mL-1细菌内毒素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为浸提介质,按0.2 g:1 mL 121 ℃保温1 h,按家兔体重每公斤注射10 mL,热原检查结果家兔体温升温均小于0.6 ℃;同批次一次性使用输注器具产品以含10 EU·mL-1细菌内毒素的0.9%氯化钠注射液抽取至公称容量 37 ℃保温24h,按家兔体重每公斤注射10 mL,热原检查结果每组家兔(3只·组-1)体温升温至少有1只大于0.6 ℃。结论:当温度升高时,可能导致浸出的热原质降低,从而影响热原实验结果。
不同浸提方法对一次性使用注射器细胞毒性的影响
郑洋滨,刘宁
2017, 19(11):  1226-1229. 
摘要 ( 300 )     
目的:比较两种浸提方法对一次性使用注射器细胞毒性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公称容量法和克重法用含血清的1640完全培养基对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进行浸提,37 ℃、24h加入含细胞的96孔板中继续培养,72h后通过MTT比色法进行吸光度检测,采用细胞增殖度比较两种浸提方法对细胞毒性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1mL一次性使用注射器用两种浸提方法进行细胞毒性试验结果均为1、2级,两种浸提方法的相关系数R为0.704,P为0.034;5mL一次性使用注射器用两种浸提方法进行细胞毒性试验结果均为1、2级,两种浸提方法的相关系数R为0.689,P为0.040;10mL一次性使用注射器用两种浸提方法进行细胞毒性试验的结果有6批为1、2级,有3批为4级,两种浸提方法的相关系数R为0.956,P为0.000。结论:用两种浸提方法对3种规格的注射器进行细胞毒性试验,3种规格一次性使用注射器的细胞毒性试验结果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两种浸提方法对一次性使用注射器细胞毒性的结果基本无影响。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百草枯、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含量
夏军龙,王毅刚,王景景,王璐,田研,郭倩
2017, 19(11):  1230-1233. 
摘要 ( 324 )     
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百草枯、高效氯氟氰菊酯含量的研究。方法: 采用Agilent HC-C18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90∶10),流速为1.5 mL·min-1,VWD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 ℃。结果: 百草枯的保留时间约为1.048 min,高效氯氟氰菊酯的保留时间约为2.618 min。百草枯在0.75~2.00 mg·mL-1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4%,RSD为1.44%,检测限为0.625 μg·mL-1;高效氯氟氰菊酯在0.10~1.00 mg·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2%,RSD为1.26%,检测限为0.08 μg·mL-1。结论: HPLC快速、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同时测定百草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可用于临床农药中毒急诊诊断。
小儿感冒贴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王苏会,王瑞,孙晓迪,李秀敏
2017, 19(11):  1234-1236. 
摘要 ( 1184 )     
目的:提高小儿感冒贴质量标准,建立小儿感冒贴中四味中药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 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对小儿感冒贴剂中麻黄、蒲公英、冰片和樟脑等中药进行了定性鉴别。结果:处方中麻黄、蒲公英、冰片和樟脑的薄层色谱具有鉴别特征。结论:薄层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可作为小儿感冒贴质量控制方法。
医疗机构拆零药品质量管理的问题和建议
张彦昭,文占权,刘传绪,曹常影
2017, 19(11):  1237-1241. 
摘要 ( 398 )     
医疗机构药房在调剂药品的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处方用量和医嘱要求对原包装药品进行拆零处理,这不仅符合药品使用的特点,也适应了患者病情的需要。但是,这同时也对医疗机构在拆零药品质量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深入分析了医疗机构在拆零药品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改善设施设备、加强人员管理、完善拆零药品管理制度、控制拆零品种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十二五期间浦东新区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现状研究
李明,黄煊,吴俊,刘姗姗
2017, 19(11):  1242-1244. 
摘要 ( 317 )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分布和配置情况和问题,为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监测资料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利用SPSS 16.0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5年社区卫生人力总量呈现增长趋势,每万服务人口配置上医师配置数负增长,医护比倒置,全科医师配置数增幅明显;社区卫生人才结构分析,2010~2015年社区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各年龄段结构变化不大,社区执业(助理)医师35~44岁组人数最多,注册护士25~34岁组人数最多;学历方面,执业(助理)医师研究生数增长明显,注册护士人数增长较多的为本科;职称结构方面,执业(助理)医师职称中级人数显著增长,注册护士中级、副高人数有所增长。结论: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才总量增长相对量不足,但卫生人才结构逐年不断优化。

微信公众号

特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