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等

快速检索引用检索图表检索高级检索

本期目录

2017年 第19卷 第9期

投稿
两种镇痛药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探讨
白艳辉,李爱军
2017, 19(9):  0-0. 
摘要 ( 162 )     
【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羟考酮在腹式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效果。方法:106例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实施PCIA,A组用舒芬太尼;B组用羟考酮。于术后4h、12h、24h、48h记录两组患者VAS评分、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与A组比较,B组VAS评分、12~24h和24~48h时间段PCIA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好于A组(P<0.05)。结论:羟考酮与舒芬太尼相比,可改善腹式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PCIA效果。
基于CD4+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状态探讨中药复方治疗HIV感染者疗效研究进展
李静茹,秦维龙,马建萍,马秀兰,张颖,艾合买提.阿不都热依木,曾琳
2017, 19(9):  880-882. 
摘要 ( 165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体后,会出现机体的CD4+T细胞降低,病毒载量升高,CD4+T细胞亚群的平衡也会遭到破坏。中药复方治疗HIV感染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且中医药在改善HIV感染引起的CD4+T细胞亚群失衡方面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蛋白质组学在HIV感染及治疗中研究进展
魏叶叶,马建萍
2017, 19(9):  883-887. 
摘要 ( 252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感染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巨噬细胞和其他宿主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调节蛋白的表达水平,蛋白的翻译和修饰,以及蛋白的细胞内定位和分泌都与之相关。因此,研究识别HIV调节的宿主蛋白是非常重要的。蛋白质组学因其高通量和高灵敏度而成为一种很好的技术。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指导研究者探寻蛋白质表达和HIV之间的相关性,中医药在治疗HIV方面已经取得良好的疗效,运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中医学的科学本质。
鱼芩解毒丸体外抗HIV-1活性探讨
马秀兰,马建萍,艾合买提.阿不都热依木,郑永唐,张颖,李静茹,曾琳
2017, 19(9):  888-891. 
摘要 ( 128 )     
目的:探讨医院制剂鱼芩解毒丸的体外抗HIV-1病毒活性。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鱼芩解毒丸的细胞毒性;采用细胞病变法检测鱼芩解毒丸对HIV-1急性感染的抑制活性;采用HIV-1ⅢB慢性感染细胞的p24抗原表达抑制实验检测鱼芩解毒丸的抗H1V-1活性。结果:鱼芩解毒丸抑制HIV-1ⅢB诱导C8166细胞形成合胞体的EC50为0.035~0.070 mg·mL-1,治疗指数为42.79~57.03 mg·mL-1;鱼芩解毒丸抑制HIV-1ⅢB感染C8166的p24抗原表达的EC50为0.070~0.090 mg·mL-1,治疗指数22.82~28.51 mg·mL-1。结论:鱼芩解毒丸具有一定的抗HIV-1活性。
CT联合超声引导骨科手术腰椎硬膜外麻醉分析
吴静,罗晓刚
2017, 19(9):  892-895. 
摘要 ( 184 )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超声引导骨科手术腰椎硬膜外麻醉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方法:将拟行骨科手术治疗患者60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行超声引导腰椎硬膜外麻醉和手术治疗,研究组在CT和超声引导下行腰椎硬膜外麻醉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麻醉有效率(效益,E研究组、E对照组)、麻醉准备时间、穿刺时间、1次穿刺成功率、起效时间及麻醉相关费用(成本、C研究组、C对照组)等,并计算比较两组成本效益比(R)(R研究组=C研究组/E研究组、R对照组=C对照组/E对照组)以及研究组相对对照组增加的成本-增加的效果比[ΔR=(C研究组- C对照组)/(E研究组- E对照组)]。结果:研究组麻醉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麻醉准备时间和穿刺时间缩短、1次穿刺成功率和麻醉相关费用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起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研究组为9.99,R对照组为11.76,ΔR为6.26,CT联合超声引导骨科手术腰椎硬膜外麻醉的经济效益良好。结论:CT联合超声引导骨科手术腰椎硬膜外麻醉是骨科手术腰椎硬膜外麻醉的经济、安全有效方案。
基于小波的肠鸣音滤波方法及其应用
杨鹏飞,王艳,盛磊
2017, 19(9):  896-900. 
摘要 ( 194 )     
目的:肠鸣音是肠生理状态的反映,在临床急腹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深入研究肠鸣音的产生机理,需要对采集的肠鸣音进行滤波,并开发相关系统,以期为临床医生的疾病诊断提供便捷。方法:在肠鸣音采集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小波的方法进行肠鸣音的滤波,消除影响医生进行疾病诊断的干扰噪声,并搭建了相应的肠鸣音滤波分析系统。结果:搭建的分析系统与前端的采集系统一起,可以有效的组成肠鸣音记录与处理系统。结论:经过临床医生的鉴别,所采用的滤波方式能有效滤出干扰噪声,所搭建的系统具备的信号转换及音频播放功能,可以为临床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提供便捷的方式。
广东地区汉族人群OATP1B1 521T>C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叶丽丽,邱健,张园
2017, 19(9):  901-904. 
摘要 ( 154 )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汉族人群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ATP1B1) 521T>C与冠心病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TaqMan-MGB 探针法,检测288例冠心病患者和267例对照组患者OATP1B1 521T>C的基因型,将其检测结果与DNA测序结果进行比较,并按常规方法测定、比较和分析突变基因型者和野生基因型者的血脂。结果:冠心病组OATP1B1 521T>C的T/C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 vs 25%,P<0.05),且OATP1B1 521T>C的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 vs 18%,P<0.05),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影响冠心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亦显示 OATP1B1 521T>C与冠心病有相关性(P<0.05)。且野生型OATP1B1 521T>C基因型者较突变型OATP1B1 521T>C基因型者胆固醇水平较低,甘油三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ATP1B1 521T>C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可能相关。
脑电双频指数用于监测婴幼儿七氟醚麻醉深度的可行性
陈丽丽,郑超,吕红,毛珍慧,张建敏,蔡晶晶
2017, 19(9):  905-908. 
摘要 ( 169 )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 用于婴幼儿七氟醚麻醉深度监测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择期全麻手术的患儿60例,按月龄分为3组:A 组(1~6个月,n=20)、B 组(7~12个月, n=20)和C组(13~36个月, n=20)。3组均给予8%七氟醚诱导,逐步调节七氟醚呼气末浓度(CETSev),分别维持在最低肺泡有效浓度1.0 MAC(Ⅰ组);0.75MAC(Ⅱ组)和0.5 MAC(Ⅲ组)至少15min, 随后记录BIS、HR、SBP、DBP、RR和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结果:3组患儿的BI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BIS在不同CETSev均低于B组、C组(P<0.01);B组BIS在不同CETSev低于C组(P<0.01);随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从1.0 MAC降至0.5 MAC, A组Ⅲ组BIS高于Ⅰ组、Ⅱ组(P<0.05)。B组、C组的Ⅱ组、Ⅲ组BIS明显高于Ⅰ组(P<0.01);Ⅲ组BIS明显高于Ⅰ组、Ⅱ组(P<0.01)。患儿的BIS均与CETSev浓度负相关。A组回归方程为Y(BIS)=54.742-8.914X(CETSev) (r=-0.431,P<0.01);B组回归方程为Y(BIS)=77.528-12.684X(CETSev) (r=-0.689,P<0.01);C组回归方程为Y(BIS)=88.863-14.395X (CETSev)相关性(r=-0.714, P<0.01),A组相关性低于B组与C组。结论:七氟醚全麻时,3组患儿BIS与CETSev 呈一定剂量的负相关,7~12个月和13~36个月患儿BIS相关性较好, BIS可用于七氟醚麻醉深度的监测,6月龄以下婴儿使用BIS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HIV感染T细胞受体CDR3谱型研究新进展
艾合买提.阿不都热依木,马建萍,魏叶叶
2017, 19(9):  909-912. 
摘要 ( 259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类感染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以获得性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特征的疾病。在抗HIV病毒过程中,机体特异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T细胞受体的互补决定区3与HIV抗原结合,介导T细胞免疫,通过对T细胞受体的互补决定区3的测定来表征特定T细胞克隆扩增的程度,从而反映出T细胞的功能和状态,进一步为艾滋病的诊断、治疗及疫苗研制提供理论支持。
中医药对Ct感染性疾病的认识和治疗
郝海霞
2017, 19(9):  913-916. 
摘要 ( 1001 )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是当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性传播疾病之一。Ct感染性疾病主要引起男女泌尿生殖道感染,治疗上目前仍以抗生素为主,但由于本病病程一般较长,所以患者常出现耐药性高、肝肾损害大的表现。近年有学者提出,应用微生态疗法治疗Ct感染性疾病,这与中医的“扶正祛邪”理论一致。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缩短病程,避免耐药性高、肝肾损害,临床治愈率高,且不易复发,远期效果好。本文拟就Ct感染性疾病认识和治疗目前取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神经节苷脂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
吕红艳
2017, 19(9):  917-921. 
摘要 ( 179 )     
目的:探究神经节苷脂(GM-1)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2016年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住院患儿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研究组患儿给予GM-1联合EPO治疗,而对照组患儿给予GM-1治疗,此外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神经学、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NBNA评分)、智能发育评估(CDCC评估)、Gesell发育评分,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并对两组患儿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体有效率为94.9%,高于对照组82.1%,且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1周龄时的神经学评分(2.67±0.42),低于对照组患儿(2.94±0.81),且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在7d、14d、28d的NBNA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患儿,且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于3月龄、6月龄时的CDCC评分以及10月龄时的Gesel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且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1联合EP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D-二聚体、肌钙蛋白Ⅰ在鉴别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所致的致命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作用
高春雨,赵艳军
2017, 19(9):  922-927. 
摘要 ( 172 )     
目的:探讨急诊科床旁快速检测(POCT)D-二聚体、肌钙蛋白Ⅰ(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急性肺栓塞(APE)所致致命性胸痛的鉴别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因胸痛于急诊科就诊,并确诊为AMI、AAD、APE的2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MI组(200例)、AAD组(35例)、APE组(35例),分析患者的D-二聚体、TnI水平对致命性胸痛鉴别诊断的临床指导意义,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估D-二聚体、TnI的鉴别效果。结果: 270例患者,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AMI 200例,经主动脉CTA明确诊断AAD 35例,经肺动脉CTA明确诊断APE 35例,对3组D-二聚体、TnI进行统计学分析。①D-二聚体:结果显示APE组高于AAD组,AAD组高于AMI组。D-二聚体区分AMI、AAD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958±0.013),理想界点值为314 ng·mL-1,其敏感性为0.971,特异性为0.910,区分AMI、APE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995±0.003),理想界点值为435 ng·mL-1,其敏感性为1,特异性为0.950,区分AAD、APE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942±0.029),理想界点值为670 ng·mL-1,其敏感性为0.886,特异性为0.943。②TnI:结果显示AMI组高于AAD组和APE组,而AAD组和APE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TnI区分AMI、AAD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939±0.015),理想界点值为0.390 ng·mL-1,其敏感性为0.84,特异性为1,区分AMI、APE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941±0.015),理想界点值为0.365 ng·mL-1,其敏感性为0.845,特异性为1,区分AAD、APE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513±0.070),诊断价值较低。③TnI与D-二聚体数据拟合后的ROC曲线:区分AMI、AAD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995±0.004),理想界点值PRE-1为0.212 596 4,其敏感性为1,特异性为0.975,区分AMI、APE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999±0.001),理想界点值PRE-1为0.171 704 0,其敏感性为1,特异性为0.995,区分AAD、APE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955±0.026),理想界点值PRE-1为0.573 510 9,其敏感性为0.857,特异性为1。结论:POCT检测D-二聚体、TnI有助于致命性胸痛的鉴别诊断,可提高疾病的诊断率。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用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评估
刘慧萍,程丽霞,郭承军
2017, 19(9):  928-930. 
摘要 ( 174 )     
目的:评估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吡格列酮,经过3个月治疗以后,对比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HbAlc、FINS、HOMA-IR及TC、TG、LDL-C均较治疗前下降、HDL-C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PG、HbAlc、FINS、HOMA-IR及TC、TG、LDL-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P<0.05)。疗效方面,观察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用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且疗效优于单用二甲双胍。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翁书彪
2017, 19(9):  934-936. 
摘要 ( 163 )     
目的:探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PIP/TAZ)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某院儿科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者162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观察组给予注射用PIP/TAZ,对照组选用阿奇霉素治疗,其他辅助治疗一致,在治疗后3 d和7 d对患者咳嗽、哮鸣音、喘息以及排痰难易情况评分,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效果均出现了明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7.5%和90.1%。观察组在治疗3d和7d后咳嗽、喘息、哮鸣音、排痰难易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注射用PIP/TAZ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中临床疗效显著。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孢子油中总三萜含量
宋福江,王玉乐,闫寒,范斌,孙健
2017, 19(9):  940-942. 
摘要 ( 173 )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孢子油中总三萜含量。方法: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与5%香草醛-冰乙酸反应,在高氯酸环境下显色,在545 nm处测定样品吸光度。结果:齐墩果酸在0.02~0.12 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11.033X-0.0441,r=0.9998。重复性实验,RSD为2.84%(n=6)。平均回收率78.43%,RSD为3.5%(n=6)。结论:经过线性、重复性、精密度、回收率实验,确认本方法适用于灵芝孢子油总三萜的含量测定。
HPLC法测定地锦草中游离和总没食子酸含量
邬秋萍,万林春
2017, 19(9):  943-945. 
摘要 ( 151 )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地锦草中游离没食子酸和总没食子酸的含量。方法:采用Agela Odyssil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溶液(8∶92);检测波长27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 ℃。结果:没食子酸在0.034 0~1.700 2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1.000 0),游离没食子酸和总没食子酸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3%和99.3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地锦草中没食子酸的质量控制。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失语患者中的建立及应用效果观察
刘艳,杨继颖,袁观惺,毛善平,朱华风
2017, 19(9):  946-950. 
摘要 ( 212 )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内科脑卒中失语患者中的建立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的8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按神经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1d后的失语程度、抑郁程度、平均住院日和患者满意率。结果:入院21d后两组患者失语程度、抑郁程度的改善情况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满意率、平均住院日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用护理临床路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失语症状,减少住院周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循证护理对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早期手术的预后及并发症影响
唐婷,谢飞,张碧先△
2017, 19(9):  951-954. 
摘要 ( 294 )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Hunt-Hess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早期手术的预后及并发症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均在早期行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GOS评分、VAS评分、大脑中动脉流速(Vm)显著低于对照组,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头痛缓解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unt-Hess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手术后,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发生。
浅谈扶阳思想对失眠治疗的指导意义
王启芝,廖泰荣,李媛媛,胡跃强
2017, 19(9):  955-958. 
摘要 ( 309 )     
“火神派”认为失眠多由于阳不能潜归于阴而出现夜不能寐,多为相火不潜于肾水之中,而浮起扰神所致。本文从病因病机出发,以阳主阴从观为基础,探讨扶阳理论治疗该病,使浮阳内潜,改善失眠的指导意义。
基于患者视角的公立医院公益性认知和满意度调查
温馨,曹雁
2017, 19(9):  959-965. 
摘要 ( 164 )     
目的:了解患者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认知和满意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于北京市公立医院就诊的365名患者进行抽样调查,并运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了解程度较低;患者对公立医院公益性实现情况的感知评价不够理想;患者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满意度评价较好;患者在合理用药检查、医检结果互认、使用基本药物、加强信息公开和缩短等待时间等方面有强烈的需求。结论:公立医院公益性亟待提升的需求点体现在缩短等待时间、确保医疗服务适宜、加强信息公开、畅通患者维权渠道和丰富公益性体现形式上。加强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宣传与监督,增进患者了解;坚持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齐力推进公益性科学发展。

过刊浏览

微信公众号

特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