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等

快速检索引用检索图表检索高级检索

本期目录

2017年 第19卷 第10期

投稿
系统性红斑狼疮生存分析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王帆
2017, 19(10):  973-976. 
摘要 ( 2330 )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首发症状死亡原因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记录收集2001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200名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用药等情况,并随访至2017年6月30日的生存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生存分析以及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颊部红斑、关节炎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9.0%,96.4%,95.4%,89.3%。其中31例死亡,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心肺及大血管受累、肾功能衰竭。入院时病程>2年,心脏呼吸累及的患者死亡风险较高,而使用抗疟药的患者死亡率降低。入院时病程>2年和抗dsDNA抗体阳性是SLE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程较长、心脏呼吸系统累及及抗dsDNA抗体阳性的SLE患者预后较差,抗疟药对SLE患者有保护作用。
急诊内科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及结肠镜检探讨
王宇
2017, 19(10):  977-980. 
摘要 ( 777 )     
目的:对急诊内科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内镜下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确诊为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122例,根据出血量及临床症状分为轻度出血组(59例)、中度出血组(52例)、重度出血组(11例)。所有患者均行结肠镜检以明确病因,并探讨结肠镜的诊疗意义。结果:老年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的3个病因依次为结肠癌49例(40.2%)、缺血性肠炎20例(16.4%)及结肠息肉16例(13.1%)。检出出血病灶113处(92.6%),活动性出血病灶91处(74.6%)。重度出血老年患者活动性出血病灶发现率明显高于轻、中度急性下消化道出血(χ2a=18.516,χ2b=4.153,均P<0.05)。在结肠镜下91处活动性出血病灶基本得以妥善治疗。结论:急诊内科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结肠镜检阳性率高,主要病因是结肠癌、缺血性肠炎及结肠息肉,急诊结肠镜对下消化道出血(尤其是中、重度)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引导下颈部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诊断的临床探究
朱永峰,马志娟,赵青,安增军,梁亚军
2017, 19(10):  981-984. 
摘要 ( 616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部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行超声引导下颈部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的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75例患者共取材240针,其中222针复合病理检查要求,穿刺活检成功率达92.5%,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颈部按压后基本无出血。穿刺活检样本活检结果显示74例患者诊断明确,1例诊断不明,后经术后组织学检查证实为神经鞘瘤。诊断明确的患者中淋巴结恶性病变患者占70.7%,其中淋巴瘤10例,转移癌43例;良性病变共22例,占29.3%,主要为淋巴结结核和淋巴炎。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准,超声诊断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显示良性病变准确率分别为77.3%和97.7%,恶性病变准确率分别为93.4%和100%,整体符合率分别为88.7%和99.3%;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颈部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诊断临床效果满意。
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肠内营养对其NIHSS评分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陈建霞
2017, 19(10):  985-988. 
摘要 ( 793 )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对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流质食物鼻饲,研究组给予肠内营养制剂的鼻饲。结果:治疗1 d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患者的上臂三头肌肌围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14 d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14 d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 研究组患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对照组患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2.22%,研究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使用肠内营养的治疗方式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患者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王志超,王楠楠,张博阳,刘鹏飞,赵力,徐争鸣,陈宇,李田昌
2017, 19(10):  989-992. 
摘要 ( 1694 )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区分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肺栓塞(APE)、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引起的致命性胸痛的效能。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主因胸(背)痛和/或呼吸困难就诊于我院心脏中心,最终确诊为ST段抬高型AMI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APE或AAD的1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各组患者入院后的D-二聚体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不同D-二聚体水平在诊断AMI和APE/AAD的价值。结果:最终纳入151例患者,其中AMI组103例,APE组23例,AAD组25例,AMI组D-二聚体水平[291.3(190.3,392.4)μg·L-1]明显低于APE组[4103.2(2533.5,5672.8)μg·L-1,Z=-7.134,P<0.001]、AAD组[4885.3(608.7,9161.9)μg·L-1,Z=-6.813,P<0.001]、APE/AAD组[4510.53(2240.2,6780.9)μg·L-1,Z=-9.043,P<0.001]。D-二聚体区分APE/AAD、判别AMI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8±0.015),最佳截断值为428 μg·L-1;当D-二聚体<428 μg·L-1时,敏感度87.4%,特异度95.8%,阳性预测值78.0%,阳性似然比7.60,阴性预测值97.8%,阴性似然比0.05。结论:D-二聚体可作为区分AMI和APE/AAD的指标,避免将APE/AAD误诊为AMI,为AMI的急诊PCI治疗提供一道安全保障。
荷瘤乳腺癌女性外周血髓样来源抑制性细胞表达浓度及意义分析
许晓松
2017, 19(10):  993-996. 
摘要 ( 810 )     
目的: 分析荷瘤乳腺癌女性外周血髓样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表达浓度及意义。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我院肿瘤外科初次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41例,入选对象均未接受过各种治疗。对照组选择同期参加我院医院体检结论健康志愿者26例。乳腺癌组在开始治疗前接受了外周血MDSC(CD11b+、CD33+、CD14-)表达浓度检测,对照组在体检期间接受了相同检查。结果:荷瘤乳腺癌女性患者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年龄荷瘤乳腺癌女性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均明显高于相同年龄对照组(P均<0.001)。不同临床表现荷瘤乳腺癌女性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比较中, 肿瘤淋巴结转移(TNM)Ⅲ期组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明显高于TNM Ⅰ期和Ⅱ期组(P<0.01),而年龄小组与年龄大组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分布无明显区别(P>0.05)。不同病理情况荷瘤乳腺癌女性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比较中,淋巴结转移组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而肿瘤体积小组与肿瘤体积大组、组织学Ⅰ级和Ⅱ级组与组织学Ⅲ级组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分布均无明显区别(P均>0.05)。不同分子学分型荷瘤乳腺癌女性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比较中, 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乳腺癌等分子学分型荷瘤乳腺癌女性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分布均无明显区别(P均>0.05)。结论:外周血MDSC可作为乳腺癌生物学辅助诊断特异性标识,且与乳腺癌临床TNM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NT-pro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程度的早期评估
张明扬,赵艳军
2017, 19(10):  997-1001. 
摘要 ( 568 )     
目的: 通过检测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早期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情的危险程度。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经急诊确诊的248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28 d内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生存组220例,男157例,女63例;死亡组28例,男21例,女7例。记录两组年龄、性别、是否表现为胸痛、院前时间、心电图、是否接受PCI、是否出现早期心脏不良事件、是否28 d内死亡;记录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NT-proBNP、LVEF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工作者曲线(ROC曲线),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LVEF和NT-proBNP对AMI 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 结果:分别比较28 d生存与死亡的患者,生存组的年龄、D-dimer和NT-proBNP均显著低于死亡组 [(68.0±11.6) 岁vs (73.5±7.6) 岁,P=0.002;(213.5±359.4) ng·mL-1 vs (685.7±624.9) ng·mL-1, P=0.000;(1796.4±3863.8) ng·mL-1 vs (6325.0±9951.8) ng·mL-1, P=0.002],而两组间院前时间、cTnI和LVEF无显著性差异,生存组的典型胸痛主诉和ST段抬高心电图改变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死亡组;将NT-proBNP与LVEF带入相关性方程,发现二者间存在负线性相关(P=0.000,B=-0.001);单独将年龄、D-dimer、NT-proBNP、LVEF和院前时间带入Logistic方程,结果提示年龄(P=0.023,B=0.141)与患者28 d死亡正相关,其他各项均无显著差异,然而将NT-proBNP与LVEF按生存可能性进行拟合,将拟合后结果带入Logistic方程,结果提示其二者联合与患者28 d死亡率正相关(P=0.000,B=6.49),而绘制ROC曲线提示,两个因素联合对28 d死亡率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18。结论:检测NT-proBNP和LVEF可评估AMI的早期危险程度。
突发性耳聋继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相关发病因素分析
冯娟娟,沈永华
2017, 19(10):  1002-1005. 
摘要 ( 606 )     
目的:回顾性分析继发于突发性耳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因素。方法:观察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24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继发BPPV的发病情况,进行相关发病因素的调查。结果:本组突发性耳聋继发BPPV者,男女性别之间差异显著(χ2=9.898,P=0.002)。不同年龄分组中3组组间差异显著(χ2=13.145,P=0.001)。24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具有高血压、糖尿病两者中至少1种疾病者45例,据合并或不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将突发性耳聋继发BPPV者分为两组,两组间有差异显著(χ2=15.168,P=0.001)。按听力损失程度分组,39例继发BPPV者患者听力损失均为中重度和重度耳聋,其中中重度突聋患者继发BPPV者25例,重度突聋患者继发BPPV者14例,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1.533,P=0.216)。39例继发于突发性耳聋的BPPV,出现时间均在突发性耳聋发病后10 d内。继发于突发性耳聋的BPPV的手法复位效果与原发性BPPV相似,大多数都于1~2次就诊后治愈。 结论:对于继发于突发性耳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女性较男性发病高,中年人,听力损失程度重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患者发病高。故推测女性,中年,听力损失程度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可能是突发性耳聋继发BPPV的相关发病因素。继发于突发性耳聋的BPPV手法复位效果良好,故对于突发性耳聋继发眩晕者,应尽早施行。
鼻内镜鼻窦手术对慢性鼻窦炎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蒋晨霞
2017, 19(10):  1006-1009. 
摘要 ( 883 )     
目的: 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ESS) 对慢性鼻窦炎(CS)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00例行ESS的CS患者治愈率进行VAS评分、SF-36评分和SNOT-20量表评分,对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ESS临床治愈率为70.00%~86.67%,CSⅠ型3期和Ⅱ型3期患者治愈率最低;术后VAS评分和SNOT-20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术前,而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Logistic分析,Ⅰ型3期、Ⅱ型3期、伴变应性鼻炎、伴鼻息肉、伴功能性ESS史、未及时用药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应用ESS治疗CS的治愈率较高,治疗恢复期应大于6个月,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着重关注伴变应性鼻炎、伴鼻息肉、伴功能性ESS史、未及时用药等影响因素。
拉莫三嗪治疗癫痫伴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张媚
2017, 19(10):  1010-1013. 
摘要 ( 641 )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治疗癫痫伴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癫痫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病例数均为34例。对照组患者行托吡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拉莫三嗪治疗。治疗12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价抑郁症状积分;采用简明智能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分别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17%,对照组为88.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HAMD评分上,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及12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及12周后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平均MMSE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但观察组患者平均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莫三嗪治疗癫痫伴抑郁的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良好。
胺碘酮治疗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陈新光
2017, 19(10):  1014-1017. 
摘要 ( 628 )     
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入住我院的120例急诊危重症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各项心功能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能有效控制急诊危重症合并心律失常,安全性高。
ADV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CHB及对细胞因子影响
高翔,张帆,兰昱,王娜,刘盈,沈秉正
2017, 19(10):  1018-1022. 
摘要 ( 702 )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使用阿德福韦酯(ADV)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药物治疗后4种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21(IL-2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筛选我院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CHB患者48例,其中20例单用ADV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 28例使用ADV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分别在单用或联用药物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前后检测HBV-DNA载量、HBeAg转阴率及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IL-21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单用抗乙肝病毒药ADV相比,与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使用能更好地降低HBV-DNA载量、提高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降低IL-6(P=1.08×10-3)和TNF-α(P=4.1×10-2)因子水平,同时升高IL-10(P=1.88×10-5)和IL-21(P=3.5×10-2)水平,能更好改善患者肝脏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将抗乙肝病毒药ADV与保肝护肝药多烯磷脂酰胆碱合用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
李放
2017, 19(10):  1023-1025. 
摘要 ( 751 )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36例,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结果:本组36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18例、好转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3%。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血β-HCG 水平、血孕酮水平及包块大小均明显降低。治疗后,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6例(16.7%)、白细胞减少0例(0.0%)、肝功能异常5例(13.9%)、肾功能异常7例(19.4%),总发生率为50.0%。结论:局部注射甲氨蝶呤结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β-HCG水平、血孕酮水平及包块大小,预后较为良好,安全性较高。
甲氨蝶呤、艾拉莫德联合物理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RF、ESR、CRP的影响观察
徐建萍,郭粉娥,岳晓琳,王佩,周红敏,李俊芳,王卫远,刘曦
2017, 19(10):  1026-1030. 
摘要 ( 814 )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艾拉莫德联合物理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化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5例,选用甲氨蝶呤、艾拉莫德治疗对照组患者,试验组给予甲氨蝶呤、艾拉莫德联合物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关指标及治疗3个月的经济费用。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关节疼痛指数和关节肿胀指数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RF、CRP和ES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2组患者的经济费用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艾拉莫德联合物理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患者的RF、CRP和ESR,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指数和关节肿胀指数。
X射线辐照处理对光果甘草质量的影响研究
高智强,胡婷,马永生,周姗,尹彦超,张晓冬,李文东,刘颖
2017, 19(10):  1031-1035. 
摘要 ( 750 )     
目的:研究X射线辐照处理对光果甘草中三萜类及黄酮类有效成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辐照剂量分别为5、10、30、50 Gy的X射线辐照处理光果甘草种子,空白对照组为未经X射线辐照处理的光果甘草种子。栽培1年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各甘草样品中甘草酸、异甘草酸、甘草苷和异甘草苷的含量,并计算其产量,运用SAS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各组光果甘草样品的干重、有效成分含量及产量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干重以及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和产量在辐射剂量为5 Gy时达到最大值,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和产量在辐照剂量为50 Gy时达到最大值。结论:光果甘草经X射线辐照处理后,其黄酮类及三萜类有效成分的含量和产量均明显增加,辐照处理极有可能导致了三萜及黄酮代谢途径功能基因的变异,本研究可为光果甘草的品种改良奠定基础。
清脑降压片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郭宝凤、王栋、赵子龙,王栋
2017, 19(10):  1036-1038. 
摘要 ( 771 )     
目的:建立清脑降压片指纹图谱, 确定共有色谱峰在药材中的归属, 并对指标性成分进行定量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变换波长检测。结果:确定了14个共有色谱峰在药材中的归属, 其中指认出8个化学成分, 同时对制剂中的两种指标性成分进行定量检测。通过2012年130723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计算软件得出的11批清脑降压片的相似度均大于0.90;两种指标性成分(286 nm测丹酚酸B、254 nm测芦丁)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0.9999)。结论:制剂与药材具有良好的色谱峰相关性, 本方法可用于清脑降压片的质量控制, 并为其他复方制剂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PDCA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
王晖,李勐,张晓丽,张玲玲,韩葆
2017, 19(10):  1039-1043. 
摘要 ( 753 )     
目的: 分析PDCA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12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NICU医院感染管理中应用PDCA管理模式,通过前瞻性目标性监测对其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本年度共32人发生37例次医院感染,总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36%,例次发病率9.66%,日感染发病率11.19‰,日感染例次发病率12.94‰;总体来看NICU不同季度医院感染呈下降趋势,第2季度医院感染率最高(11.00%),第4季度医院感染发病率最低(4.60%);第1季度患者病情程度得分(428)最高,第4季度得分(368)最低;本年度调整感染发病率为2.02%,调整日感染发病率2.71‰;调整后第2季度患者感染发病率2.75%、调整日感染发病率3.90‰;调整后第4季度患者感染发病率1.11%、调整日感染发病率1.38‰;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中,下呼吸道构成比最高(占54.06%),其次为细菌性脑膜炎(占32.43%);第1季度尿道插管使用率最高(99.44%),第2季度中心静脉插管使用率最高(62.84%),第1季度呼吸机使用率最高(6.42%) ;器械感染发生率较低,其中第3、4季度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为0。结论:PDCA管理模式能及时发现NICU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立刻整改,从而有效地降低NICU医院感染发生率。
医护一体化护理对胃癌患者术后不良情绪和机体免疫的影响
朱光霞,陈惠
2017, 19(10):  1044-1048. 
摘要 ( 801 )     
目的:观察医护一体化护理对胃癌患者术后不良情绪和机体免疫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医护一体化护理。观察两组干预后留置导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饮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变化及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疲劳评分,自尊评分,IgA,IgG,IgM,淋巴细胞计数(LYM),CD3+,CD4+,CD8+和CD4+/CD8+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留置导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饮食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两组SAS,SDS,疲劳评分,自尊评分,IgA,IgG,IgM,LYM,CD3+,CD4+,CD8+和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SAS,SDS,CD3+和CD8+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疲劳评分,自尊评分,IgA,IgG,IgM,LYM,CD4+和CD4+/CD8+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观察组的降低或者升高的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CD3+,CD8+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能够明显缩短胃癌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疲劳,提高自尊,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具有明显相关。
终池持续引流的护理体会
王莉,徐博,夏宇欧,高岩,王红红
2017, 19(10):  1049-1053. 
摘要 ( 770 )     
目的:探讨终池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67例神经外科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终池持续引流,制订关键步骤的护理清单,观察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处理结果。结果:总体使用情况良好,常见的并发症有导管脱出、堵管和穿刺点脑脊液漏,能够通过加强护理、生理盐水冲管和缝合漏口等处理改善,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终池持续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满意。
产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课程设置研究
罗慧,温贤秀
2017, 19(10):  1054-1058. 
摘要 ( 815 )     
目的:应用德尔菲(Delphi)法对产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培训课程进行设置。方法:在结合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基础上,自行设计“产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课程设置专家咨询表”,对来自省内外25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结果:权威系数Cr值分别为0.83、0.86,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34、0.376、0.487 (P<0.001)。最终确立了产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课程,包括 8个一级指标(课程模块),27 个二级指标(课程名称),118个三级指标(课程内容)。结论:专家的积极性、权威程度、协调性均较高,对确定的产科新护士培训课程专家意见集中,结果科学可靠、信度较高,该课程可为产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考核进一步提供理论依据。

过刊浏览

微信公众号

特辑专栏